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研究 > 艺术纵横 >
禅与东方艺术

禅与东方艺术

时间:2020-09-27 12:51:22 来源:麗之會 作者:王麗欣

禅与东方艺术

\

谈到禅,人们既熟悉又陌生,你若请教一百个人“禅是何物?”也未必得到一个令你满意的答案。



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
.................................


宋代高僧圜悟克勤(1063-1135)有这样一段话:


“禅的伟大真理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应该直接洞见自身的存在,而非向外寻觅。心,超越一切形相而自在,静寂而充足,它的光芒普照一切。让主、客观的二元论消失吧!双双忘却,超越理性,直截彻悟……,菩提达摩只告诉我们:直指本心。我们的立场是独特的,不受任何教义的束缚”

\

铃木大拙世界禅学权威铃木大拙(1870-1966)在《铃木大拙说禅》的一书中是这样诠释的:

“禅是一种人间精神。它所相信的是本来清净、本来善。禅给予我们看透世界的眼睛。范围遍及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并且要超越它。那些对禅没有根据的附加或不当的取舍,都会损害精神的健全性。

禅的洞察,深入到生的根源,使我们的心灵自由无碍。”

万法归一,一又在何处?
.................................

 
在禅中,神既不被否定也不被提倡,不依赖任何文字、语言、经典与教理。


那些存在于禅寺中各式各样的佛、菩萨天人及其他塑像,对禅宗而言,不过是若干木头、石块、金属做成的东西,和我们庭院里的椿树、杜鹃花、石灯笼并没有什么不同。


禅师说: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去拜那盛开的椿树。

\

在禅宗那里,没有应当顶礼膜拜的神,没有应当遵循的仪式,没有死者往生的乐土,没有祈念冥福的目标,没有灭或不灭的灵魂。没有“一”还是“一切”的观念。完全摆脱了宗教性的羁绊。


因此,禅不是宗教。
 
在客观世界中,只要是和我们对立的,威胁我们、消灭我们的力量,禅就不存在其中。一切肯定的和否定的所谓逻辑,禅者都不予以保留。禅超越逻辑,去发现一个不包含对立面的高层次的肯定。


禅也不是哲学。

\

铃木大拙纪念馆 图片:谢锡贤提供
 
在禅宗的修行中,有时也沉思有关宗教或哲学的问题,但禅宗的本质并不在于此。只不过是通过种种历练来洞察本心,使自己成为心灵的主人。
 
空中的鸟冥想什么了?水中的鱼冥想什么了?鸟飞鱼游,这还不够吗?

禅就象空中一片云,用钉子定不住,用绳索套不住,它自由地飘动着。去直接感受火暖水冷,就象我们平时受冻时喜欢傍火而坐一样的直接感受。


禅也不是冥想。

止息妄动 定中生智
身心豁然 轻松喜悦
.................................

 
贤者石霜说:“止息一切心灵的妄动,让嘴唇上生霉,成为一条白练,使一念超逾万劫,如同冰冷的无生命的死灰,如同寂静山村小庙中那久无香火的香炉。”

\ 

高野山金刚峰寺蟠龙庭

当你不被任何念想干扰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感到被一道光照耀着。呈现出你最真实的本性和风华。如同暗中得灯、贫中得宝一样,不再有任何重负,身心也变得平和安宁、轻松自在,以及难以言说的喜悦。同时,你还具有了透视事物本质的洞察力。
 

 拈花一笑 妙传正法 
.................................

话说佛陀到了临于涅槃之际,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人天不知其用意,此时,唯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在这时说: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于是,摩诃迦叶尊者就成为了如来禅的第一祖,经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


一苇渡江
九年禅定,壁观婆罗门
.................................


南北朝时期,达摩大师来到中国,作为中国禅宗的初祖,那时中国虽处于佛教盛行的时期,但达摩所传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如来禅法,并没有受到朝廷上下的重用,甚至遇到了极大的阻碍。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开始了长达九年的面壁修行。
\

《达摩西来》 夏阳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


僧人神光来嵩山依止面壁九年的达摩禅师,祈请“安心法门”,于是菩提达摩为其改名“慧可”。神光即为中国禅宗的二祖慧可。
 
在这之后,禅宗在中国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六代传灯”式的传承,一直传到六祖慧能。所谓的“六代传灯”,就是一人传一人,而且基本上是单传。原因是信奉的人少,又难得真人。


到六祖慧能以后,门下信众日渐增多,四方学者群集,禅宗才出现如日东升,光茫万丈的景象。禅宗也发展成熟,逐步分为五个宗派,分別是: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云门宗、沩仰宗。
\
《菩提偈》孙燕平

\
《菩提偈》局部 孙燕平


六祖慧能的一首名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道出了禅之真味。


明朝中期,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三教合一,禅宗的教义与大乘佛教的一般教义也并无二致。禅宗逐渐失去创新的生命力,呈强弩之末的状态。
 
铃木大拙在书中评论:与印度人相比较,中国人更注重实际,致力于世俗事务;他们依附于土地,他们不是空想家。中国思想虽然深受印度式思想的激发,但它从未失去与大多数事物的接触,也从未忽视日常生活中实践性的一面。这种国家性的或民族性的精神习性,使得印度佛教转变成为了禅宗佛教。
 
日僧西渡 入宋求法
.................................
 
唐宋时期,随着与日本僧侣之间的积极互动往来,禅宗也随即传入日本,其中,最主要有三宗:


日僧荣西和尚(1141-1215)两度入宋,参偈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法脉,创立了日本的临济宗,而后发展成为日本禅宗的主流,他又分别在博多建立了圣福寺,在镰仓建立了寿福寺,在京都建立了建仁寺。
 
那时也有中国的临济宗高增赴日传播弘法。如兰溪道隆、无学祖元、一山一宁等。
 
日僧道元和尚(1200-1253)于1223年入宋,在天童寺如净禅师门下参禅受法,后开创了日本的曹洞宗。在越前建立永平寺。
 
中国书僧隐元和尚(1592-1673)1654年传入黄檗宗。开创了京都万福寺,虽传入最晚,但与其他宗派比更加保留了中国禅宗的原况。
 
 
禅与艺术
.................................


在中国,禅仅仅与三教广泛的做了结合,但对人们的文化生活并没有多大影响。而在日本,禅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佛学的范畴,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和盛行,中国也偶现了一些带有禅意的画家和艺术作品,比如蜀地出身的禅僧牧溪,其画被当时的中国文人视为"粗恶之作"而未能在本土流传下来。人称之为梁疯子的梁楷。因画风与朝廷主流不符,惨被边缘化,后来他弃之金腰带,飘然而去。元代孙君泽在中国近乎于默默无名,但在日本却是声名远播的楼阁山水画家。在中国失传的南宋禅林及周边题材的画家还有率翁、门无关等人。
\
《寒江独钓图》南宋马远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少量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的形状这一观念和禅的精神有很大的一致性。


沧海茫茫一叶孤舟,唤醒了一种平和与满足感,一种孤绝的禅的感觉。孤舟呈其最原始的状态,没有船舵和任何机械装置,体现渔舟的一种独立淡然的精神,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孤舟之外的无限可能。
\ 
《叭叭鸟图》牧溪


牧溪的《叭叭鸟图》,一条线、一抹影,没有浪费一笔墨。展示秋日的无限寂寞。也预示下一个更加充满生机和繁茂的春夏即将开始。
 
镰仓时代初期,中国的书画艺术品也被僧侣们舶到日本。主要是具有禅意风格梁楷、牧溪、玉涧、马远等画家的作品。其中牧溪和他的禅林及相关题材的作品,在日本的评价甚高,对日本室町时代以后的画家有着很大的影响。

当时的掌权者足利义政晚年在京都东山上营建名为"东山殿"的山庄,专门珍藏中国艺术品。后世将其珍藏称为"东山御物",并予以高度关注。


由中国传入的禅宗被日本接受和融合,成为崭新的日本国风文化的基础,延续至今。
 
仙崖义梵禅师(1761-1837)是江户后期临济宗的著名画僧,擅长于佛教人物,兼能山水、花卉、动物的绘画。

\
《○△□》仙崖义梵
 
这幅《○△□》,只有简单的圆、三角和四方形,并未配有赞文,圆形寓意圆满,三角形与四方形体现了禅修悟道的不同阶段,也许“无解”,这才是仙厓最想要的结果。

\
 《一圆相画赞》仙崖义梵
 
真理之圆满与绝对,又称一圆相。在禅宗文化中,描绘一圆以象征真如、实相或众生皆具佛性等等。《一圆相画赞》表现了悟道圆满的心境,旁边还附上有趣的赞文:“把这个当成茶菓子吃掉吧”,与严肃的禅学表达方法相比,它赋予圆相更为幽默丰富的含义。

熊谷守一(1880-1977是一位与自然十分贴近的画家。他最后的30余年几乎未出过家门。白天在自家庭院中观察,晚上绘画。他说他家的庭院是比天地还宽广。
 \
他坐在池塘边看水中的鱼如何游动;侧躺在地上看蚂蚁如何爬行。有时候一粒石头就能让他停驻许久,如同进入某种禅定状态。
\ 
他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是烧“垃圾”。他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视为“垃圾”。他说他什么东西都可以烧。烧“垃圾”是一个仪式,练习自己的心对任何外物都没有执取之心。这就是那个写下“无一物”的熊谷守一。


井上有一(1916-1985的传统书法功夫也很深,传世作品中有很好的颜字一路的书法,大草书更精彩。
\ 
井上有一临颜真卿
 
但他决然说道:"我要把墨汁泼到书法家们的脸上,什么书法不书法?我就要这么写,不要传统,不要创作,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多么看不起所谓的书法家,看不起所谓传统,连创作也不放在眼里,一任心中之感觉,和一些禅宗高人差不多。
\ 
愚彻》井上有一

井上有一曾在《书法的解放》一文中,提出了三项颇具批判性的主张:

1、将书法从"书法家的书法(玩技巧)"中解放出来,变成"人的书法(能看见纯真心灵的书法)"。

2、为此,要把我们(书法家)这些表现者从一切束缚中解放出来。即从"书法家"的束缚中解放人性。

3、作为第一步,首先要对保守的书法界造反(把自己从书坛中解放出来)。

 他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跨出过日本一步,但是他的作品是划时代的。

西方人研究他,认为他的创作正是从内在溢出的力量。他不依靠外在,外在的事物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和冲击

山本博司(1948-的《海景》系列作品是藉由禅宗思想,应用到自身作品的最佳明证,也将1970年代中期美国艺坛盛行的极限艺术(Minimal art)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画面呈现处理至最空、最无、最单纯,展现广度的创意美学与深度的文化思想。
\
《海景》系列作品 山本博司

物派的主要意义在于它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在于非西方国家对模仿西方的艺术方式的不断否定和批判,并在否定和批判的价值转换中获得新生,寻求生存的空间和位置。
\
李禹焕Untitled


“物派”的作品风格以大量使用未经加工的木、石、土等自然材料为主要特征,尽可能避免人为加工的痕迹,并在注重物体之间关系的同时,将空间也作为作品因素之一来考虑,通过将表现内容降至最低限的手法,来揭示自然世界的存在方式,从而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的“真实性”,以此表现东方式的感知方式和存在方式。

\
菅木志雄Hidden Site –30

约翰.米尔顿.凯奇(John Milton Cage Jr)(1912-1992),是美国先锋古典音乐家作曲家
 
\
铃木大拙与约翰.米尔顿.凯奇


铃木大拙在美国讲学时,他的课程跨越了宗教和哲学,他认为,禅能够舒缓现代生活的紧张、填补精神空虚。这给当时来旁听课程的唯一一位音乐家约翰.米尔顿.凯奇造成极大震撼,与禅宗的接触使凯奇的神经质倾向突然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位置,使他在思想上脉络清晰并在行动上勇于实践。
 
\
 4分33秒
 
约翰·凯奇请钢琴家上台在钢琴前坐下。观众们坐在灯光下安静地等着。1分钟,没有动静,2分钟没有动静,3分钟,人们开始骚动,左顾右盼,想知道到底怎么了,到了4分33秒,钢琴家站起来谢幕:“谢谢各位,刚才我已成功演奏了《4分33秒》。”

“我不想说明事物的含义,我只希望它存在。”——约翰·凯奇
 
从此,他把对禅的感悟,全部放在他的音乐上。他所认为的禅是一种实践的、无阻碍的精神道路,是自然的实践经历的演示,是对现实的直接指引。
 
禅,不仅影响了人类的艺术,还带给我们无限的宝藏禅是大海,是空气,是山岳,禅是雷鸣、闪电、是春天开放的花,夏日的炎热,冬天的雪。不,禅是这以上的东西,禅就是人。
 
 
参考文献:

净慧法师《入禅之门》
铃木大拙《禅与日本文化》
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
圣严法师《禅与悟》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