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交流 >
杨以增藏书

杨以增藏书

时间:2013-05-16 11:16:00 来源:转载 作者:转载

    晚清四大藏书家中,归安皕宋楼,杭州八千卷楼之藏均於一九零七年先后散出。基中<百百>宋楼悉数卖给了日本人,八千卷楼书售归江南国学图书馆,只剩下瞿氏铁琴铜剑楼和杨氏海源楼两家,人称"南瞿北杨"。海源阁由杨以增所创立,梅曾亮为之记。"海源一语",取《礼记》"先河后海"之义,所谓"书犹可也,流之必至於海也,势也。学者而不观於海焉,陋矣。"(梅曾亮《海源阁记》)杨以增以为:"学者应涉海而探源,知源之所出也。"故名海源阁。海源阁经过四代人的努力,历时百余年,其藏书规模之大,质量之精,在当时北方藏书家中首屈一指。
    杨以增(1787--1856)字益之,又字至堂,号冬樵,山东聊城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官至江南河道总督。以增平生无他嗜,一专於书。任官其间,正值社会动乱,各家藏书多有散出,其中相当部分为以增所得,由此奠定了海源阁藏书的基础。杨以增藏书主要得自汪士钟艺术书舍。咸丰辛亥(1851)壬子(1852)间,吴门汪氏艺芸书舍书散出,时以增官江南河道总督,所得甚多。汪氏艺芸书舍,源自黄丕烈百宋一厘及袁氏五砚楼诸家旧藏,宋元佳刻极多,故倍受书林关注,除以增所得外,馀归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上海郁氏家稼堂。此后,以增又多方搜罗,诸如鲍氏知不足斋、秦氏石研斋、方氏碧琳琅馆以及海宁陈仲鱼、阳湖孙渊如、大兴朱行君等名家旧物,均可在海源阁找到踪影,是为海源阁藏书的一大特色。以增收藏既富,乃别辟"宋存书室"贮天水旧籍,而以元本、校本、影宋钞本附之,复以收得宋本《毛诗》、《周礼》、《仪礼》、《礼记》、两《汉书》、《三国志》,颜其室为"四经四史之斋"。
    及至以增子绍和,藏书又有进一步发展。杨绍和(1832--1875)字彦合,号勰卿,以增仲子。咸丰二年(1852)举於乡,官户部郎中,同治四年(1865)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绍和为官京师时,适清宗室端华乐善堂书散出,绍和觅得极多。乐善堂书源於崑山徐健庵、泰兴季沧苇,而徐、季之书又得自於毛氏汲古阁和钱曾述古堂。端华与弟肃顺及怡亲王戴垣被诛,乐善堂九楹藏书始流落民间(清宗室端华之乐善堂),而海源阁插架由是益富,大有驾南北藏家而上之势。杨绍和著有《楹书隅录》五卷、《续编四卷》、《海源阁藏书目》一卷和《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四卷。及绍和子杨保彝(1852--1910),就绍和《宋存书室宋元秘本书目》拾遗补阙,撰写《海源阁宋元秘本书目》四卷,著录善本之书四六四部一一三二八卷,海源阁孤本秘籍,大体与焉。又有《海源阁书目》六册,抄本存山东省图书馆。
    海源阁藏书散出於第四代传人杨敬夫之时,原因凡四:一是咸丰十一年,捻军自皖入鲁,抵杨氏别业陶南山馆,与清兵激战,杨氏别业遂陷兵燹,所藏秘籍损失殆半;二是一九二九年土匪王金发陷聊城,司令部即设於杨宅内,海源阁珍藏惨遭糟蹋,乃至以阁书炊火;三是一九三零年土匪王冠军陷聊城,尽攫善本秘籍、碑贴子画;囊括而北;四是一九三零年"九·一八"事变后杨敬夫因生计,自售於一九二七年移藏於天津的珍本九十二种。时传沅叔亲临津沽,雅意延访,并就所经眼宋元本三十种,撰写《海源阁藏书记略》。海源阁遗书,现主要见藏於北京图书馆和台湾中央图书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