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论著 >
中國藝術史

中國藝術史

时间:2013-07-31 14:11:00 来源:转载 作者:转载

中國藝術史  

 

第一學期

 

中國藝術史涵蓋的範疇相當大,本課程擬以繪畫史為主題,並旁及其它藝術領域如書法、岩畫、陶器、青銅器、漆器等,除了說明中國繪畫史研究的方法、理論和研究趨勢外,並探究不同時期繪畫作品的內在意蘊及其外延解釋,進而分析其圖像造型的意象與文化的意義。

 

 

第一講 導論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源流〉: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於天然,非由述作。

 

John Ruskin, 1969.

   偉大的民族以三部書合成其自傳,記載行為之書、記載言論之書和記載藝術之書。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兩部為基礎,但尤以藝術之書最值得信賴。

 

風格史的分析方法:

方聞,《心印》:一書是以風格分析為基本手段,但寫作時卻注重更廣泛的文化情境,常暗示出一種強烈的精神因素,一種意向與心志。這是屬於『內部史』的研究,並批評沃爾夫林的風格史理論,因中國美術史首先必需去發現闡釋中國畫中獨特而有個人創作價值的基準作品,以從事系統的分析。───而方聞吸收庫布勒等人的理論。與羅樾(Loehr)不同,羅樾認為:「藝術創造時代而不僅僅是其時代的表現。」蘇立文《山川悠遠》一書,風格只有在較廣闊的情境中才可能很好地得到理解,因為中國畫家甚至連他風格的選擇也常有政治、哲學和社會的寓意。高居翰也以相同的觀點透視他在對中國後期畫史風格的分析上,元代的《山外山》《隔江山色》;明的《江岸送別》《氣勢撼人》等著作中。

 

圖像學的分析方法:

道釋圖像學

巫鴻先生研究漢代畫像磚。

陳履生:二對主神。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以政治意涵為例的研究

藝術贊助人的課題:皇室贊助的宮廷畫家/民間贊助的職業畫家

李鑄晉:趙孟 畫的二羊圖及馬,是表達出他對仕元的不安。

文以誠:王蒙的隱居山水,是以退隱山莊的題材來表示的元末的政治處境,此便

成了王蒙個人的家庭財富。

 

謝柏軻(Jerome Silbergeld),〈西方中國繪畫史研究專論〉,《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人民美術,1992)

 方聞提出『基準作品』(prime objects),借用庫布勒(Kubler, 1962)的理論,並促成他以風格分析來研究中國繪畫,完成《心印》(1984),書中將中國山水畫分為『繪畫再現』(漢~宋)、『書法化的自我表現』(元)『復興傾向』(明代的初中期)、『綜合階段』(晚明~清中葉)。《心印》一書儘管還是以風格分析為基本手段,但寫作時卻注重廣泛的文化情境,常暗示出『一種強烈的精神因素,一種意向和心志。』方聞認為:「在中國古代,真心的臨摹,……不僅僅是體面的,而且是藝術的一種極其必要的形式,它是複制書畫珍品的唯一途徑,並靠複來使之流傳,使之永存。」───描摹原作(摹);近似於原作的臨(臨);接近畫家風格的摹仿(仿);有意作偽(造作或偽作)。

 

 

 

第二講 線條的構成:史前岩畫與陶器

作品賞析:

【彩陶船形壺】(半坡類型,高15.6 ×長24.8㎝,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彩陶人面魚紋盆】(半坡類型,高16.5 ×長39.5㎝,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彩陶鸛鳥石斧甕】(仰韶廟底溝型,高47 ×長32.7㎝,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彩陶鯢魚紋瓶】(仰韶廟底溝型,高38×長6.8㎝,藏甘肅省博物館)

【仰韶漩渦紋瓶】(馬家窰類型,高50×長18.4㎝,甘肅)

【彩陶舞蹈紋盆】(馬家窰類型,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彩陶人形浮雕壺】(馬家窰類型,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行獵圖】(祁連山岩畫,春秋至戰國時期)

【人羊圖】(烏蘭察布岩畫,內蒙古)

【猛虎捕食圖】(黑山岩畫,新石器時期,甘肅)

【狩獵圖】(黑山岩畫,春秋至西漢時期,甘肅)

【操練圖】(黑山岩畫,春秋至西漢時期,甘肅)

【群舞圖】(滄源岩畫,雲南)

【舞蹈?放牧?戰爭圖】(滄源岩畫,雲南)

【太陽神巫祝圖】(滄源岩畫,雲南)

【圓舞圖】(滄源岩畫,雲南)

【畫人面紋圖】(陰山岩畫,新石器時期)

【祭神舞蹈圖】(一)(花山岩畫,戰國至漢,廣西)

【祭神舞蹈圖】(二)(花山岩畫,戰國至漢,廣西)

【稷神崇拜圖】(將軍崖岩畫,江蘇省連雲港)

 

參考書目:

1. 蓋山林,《中國岩畫學》(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

2. 宋耀良,《中國史前神格人面岩畫》(上海:三聯書店,1992)

3. 宋耀良,《中國岩畫考察》(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

4. 中國陶瓷史編委會,《中國陶瓷史》(二卌)(台北:胡氏圖書公司,未註明)

5. 孫作雲,《孫作雲文集》(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第三講 圖畫的作用:戰國及秦漢時期的帛畫

作品賞析:

□【龍鳳仕女圖】:31.2×23.2㎝,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

□【人物御龍圖】:37.5×28㎝,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

□【馬王堆一號墓帛畫】(湖南長沙軑侯妻墓,1972年發掘,現藏湖南省博物館)

□【馬王堆三號墓帛畫】(湖南長沙)

□【金雀山帛畫】(手摹圖,山東臨沂金雀山漢墓)

 

參考資料:

1. 孫作雲,〈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畫幡考釋〉,《馬王堆漢墓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2. 馬雍,〈論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帛畫的名稱和作用〉,同上書。

3. 山東臨沂金雀山九號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11。

4. 〈金雀山西漢帛畫臨摹後感〉,《文物》,1977:11。

5. 劉曉路,〈臨沂帛畫文化氛圍初探〉,《中原文物》,1993:2。

6. 西周繒書,彩色圖片,見《文物》,1964:9。

 

觀看影片:

【考古中國:馬王堆傳奇】

 

 

第四講 寫實與想像的世界:漢代畫像石、壁畫與漆畫

 

王充《論衡》,<無形篇>:

圖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為翼,行於雲,則年增矣,千歲不死。此虛圖也。世有虛語,亦有虛圖。假使之然,蟬娥之類,非真正人也。海外三十五國,有毛民、羽民,羽則翼矣。毛羽之民,土形所出,非言為道身生毛羽也。禹、益見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不死之民,亦在外國,不言有毛羽。毛羽之民,不言不死;不死之民,不言毛羽,毛羽未可以效不死,仙人之有翼,安足以驗長壽乎?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222:

昆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其上,之東王公也。

 

   《山海經》〈西山經二〉: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專題討論:

1. 羽人圖像所建立的想像世界。

2. 二對主神與漢人的信仰:陳履生的研究。

3. 道釋圖像學:巫鴻先生研究東漢佛教母題。

4. 百戲、農耕圖像中所反映的漢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面貌。

 

作品賞析:

【出行圖】(夾紵胎漆奩,戰國晚期)

【漆奩?車騎出行圖】(西漢)

【貝殼彩繪?狩獵圖】(西漢,淺陰刻設色,7.5 × 9㎝,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銅鏡?車馬人物圖】(西漢,1963年西安紅廟坡村出土,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銅筩?漆繪人物圖】(西漢,高41.8㎝,1976出土於廣西貴縣羅泊灣一號墓中,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竹篋?孝子故實圖】(東漢,竹胎漆繪,高9×長39㎝,1931年在朝鮮樂浪出土,藏朝鮮平壤博物館)

【漆畫?孝子傳人物圖】(東漢?樂浪出土,同上)

【吹角人物圖】(高句麗,吉林集安)

【狩獵圖】(高句麗,吉林集安)

【漢墓壁畫?門衛像之一】(遼寧金縣營城子出土)

【迎賓圖】(八里台漢墓,洛陽出土,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上林苑鬥獸】(八里台漢墓,洛陽出土,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騎鹿升仙圖】(畫像磚,四川彭縣)

【神戰與羽人圖】(畫像磚,東漢河南南陽)

【二桃殺三士圖】(畫像磚,河南南陽)

【鹽井圖】(畫像磚,四川邛郲)

【酒肆圖】(畫像磚,四川彭縣)

【盤舞圖】(畫像磚,四川彭縣)

【播種圖】(畫像磚,四川德陽)

【朱雀?白虎?鋪首銜環圖】(畫像磚,河南方城)

【西王母?伏羲?女媧圖】(畫像磚,山東微山)

【伏羲?女媧圖】(畫像磚,河南南陽)

【羽人圖】(戰國時期,曾侯乙墓)

【銅羽人】(西漢時期)

 

參考資料:

1.《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18.畫像石畫像磚)(北京:文物出版社)

2.《安丘董家庄漢畫像石墓》(濟南:濟南出版社,1992)

3.王儒林、李陳廣編著,《南陽漢畫像石》(河南美術出版社,1989)

4.俞美霞,《東漢畫像石與道教發展》(台北:南天書局,2000.5)

5.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1995)

6陳履生,<漢畫研究:論漢代神話中兩對主神的表現>,《朵雲》,1987年第13期。

7.楊孝鴻,〈漢代羽化意志及其墓葬圖像構造〉,《朵雲》,1994年第3期。

8.邢義田,〈漢代壁畫的發展和壁畫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本1分(1986)

9. 陳履生,《神畫主神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7)

10.李淞,《論漢代藝術中的西王母圖像》(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1.李立,《漢墓神畫研究──神話與神話藝術精神的考察與分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壁畫:

1.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洛陽西漢壁畫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4年2 期。

2.洛陽博物館,〈洛陽西漢卜千秋壁畫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年6期。

3.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山西平陸棗園村壁畫漢墓〉,《考古》,1959年9期。

4.金維諾,〈關于望都漢墓的墓主〉,《中國美術史論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

5.黃盛璋,〈和林格爾漢墓壁畫與歷史地理問題〉,《文物》,1974年1期。

6.金維諾,〈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墓年代的探索〉,《文物》,1974年1期。

7.安金槐、王與剛,〈密縣打虎亭漢代畫像石墓和壁畫墓〉,《文物》,1972年10期。

8.楊泓,〈漢代的壁畫墓〉,《漢唐美術考古和佛教藝術》(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0)

 

 

第五講 畫家的實踐:魏晉南北朝的繪畫

 

曹植,〈洛神賦〉,《文選》,卷十九:

    覩睹一麗人,于巖之畔,……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髣髴兮若輕雲之敝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脩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靈。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十九>,嵇康:

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姿自然。……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於懷。以為神仙稟之自然,非積學所得,至於導養得理,則安期、彭祖之倫可及,乃著養生論。

 

三幅<七賢圖>人物的安排,如下圖所示:

 

西善橋  

嵇康 阮籍 山濤 王

榮啟期 阮 咸 劉 靈 向 秀

胡橋墓

嵇康 劉伶 山濤 阮步兵

山司徒 阮 咸 榮啟期

建山墓

嵇康 劉伶 山濤 阮步兵

榮啟期 阮 咸 山司徒 王 戎

 

 

作品賞析:

顧愷之【女史箴圖】(絹本,英國大英博物館)

顧愷之【洛神賦圖】(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

蕭繹【職貢圖】(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線刻磚畫【榮啟期與竹林七賢圖】(藏南京博物院,1960年西善橋南朝大墓出土)

北魏?司馬金龍墓屏風漆畫【列女古賢圖】(分藏山西省博物館、大同市博物館,1966年於山西大同石家寨出土)

北齊?山西太原婁叡墓壁畫(紀年為約570年,1979-1981年間陸續發掘)

 

參考資料:

1. 陶正剛,〈北齊東安王婁叡墓的壁畫和雕塑〉,《美術史論》,1984年1期。

2. 金維諾,〈職貢圖的作者〉,《中國美術史論集》(台北:南天書局)

3. 南京博物院,<試談『竹林七賢及榮啟期』磚印壁畫問題>,《文  

 物》,1980年第2期。

 

 

第六講 時代的風格與象徵:唐代仕女畫

 

杜甫,〈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騏驎。

頭上何所有?翠為匐葉垂鬢脣。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作品賞析:

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宋摹本)(遼寧省博物館,52×148㎝)

張萱【搗練圖】或【擣衣圖】(傳)(美國波士頓美術館,37×147㎝)

周昉【簪花仕女圖】(傳)(絹本設色,遼寧省博物館,46×180㎝)

周昉【揮扇仕女圖】(傳)(北京.故宮博物院,33.7×204.8)

周昉【彈琴仕女圖】或稱【調琴啜茗圖】(美國.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28×75.3㎝)

【觀鳥捕蟬】(唐.章懷太子(李賢)墓,西元711年,陜西省乾縣,1971年發掘)

【持扇侍女圖】(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西元706年,陜西省乾縣,1971年發掘)

【舞樂屏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屏風畫殘片】(新疆吐魯番出土)

【樹下人物圖】(日本.MOA美術館)

【紅衣舞女圖】(唐.執失奉節墓出土)

 

參考資料:

1. 余慧君,〈「簪花仕女圖」研究〉,《朵雲》,第48期(1997.12)

2. 周汛、高春明,《中國歷代婦女妝飾》(台北:南天書局,1988)

 

 

第七講 隋唐時期青綠山水的發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論畫六法〉:

昔謝赫云:「畫有六法:一日氣韻生氣,二日骨法用筆,三日應物象形,四日隨類賦彩,五日經營位置,六日傳模移寫。」自古畫人,罕能兼之。彥遠試論之日:「古之畫,或能移其形式,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縱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而形似在其間矣。上古之畫,跡簡意澹而雅正,顧、陸之流是也;中古之畫,細密精緻而臻麗,展、鄭之流是也;近代之畫,煥爛而求備,今人之畫,錯亂而無旨,眾工之跡是也。……」

 

葉夢得,《避署話錄》:

『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畫,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余嘗見其摹本,方廣不滿二尺,而山川、雲物、車輦、人畜、草木、禽鳥,無一不具。峰嶙重復,徑路隱顯,渺然有數百里之勢,想見為天下名筆。宣和間,內府求畫甚急,以其名不佳,獨不敢進。明皇作騎馬像,前後宦官、宮女、導從略備。道旁瓜圃,宮女有即圃采瓜者,或讀之為摘瓜圖。

 

 

作品賞析:

展子虔 【遊春圖卷】(傳)(北京.故宮)  43 ×80.5㎝

李思訓 【江帆樓閣圖軸】(傳)(絹本,101.9 ×54.7㎝)

李昭道 【明皇幸蜀圖軸】(傳)(台北.故宮) 55.9 ×81㎝

 

參考資料:

1. 薛永年,《晉唐宋元卷軸畫史》(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

2. 楊新,〈胡廷暉作品的發現與『明皇幸蜀圖』的時代探討〉,《文物》,1999年10期。

3. 傅熹年,〈論幾幅傳為李思訓畫派金碧山水的繪製時代〉,《文物》,1983年11期。

4. 錢正坤,〈論隋唐五代山水畫的發展與佛教的關係〉,《美術史論》,1989年2期。

 

第八講 感神通靈:圖像的歷史與文字的繪畫史

 

   宋?李昉等輯,《太平廣記》,卷212:

   吳道玄,字道子,陽翟人也。少孤貧,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浪跡東洛。玄宗知其名,召入供奉。大略宗師張僧繇,千變萬狀,縱橫過之。兩都寺觀圖畫墻壁四百餘間,變像即同人相,詭狀無一同者,其見在為人所睹之妙者,上都興唐寺御注金剛經院兼自題經文,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賢,西面降魔盤龍等,又小殿前菩薩,景公寺地獄帝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皆妙絕當時。朱景玄云:有舊家人尹老,年八十餘,嘗云見吳生畫中內神,圓光在最後,一筆成。當時坊市老幼,日數百人竟候觀之。縛欄施錢幣與之齊。及下筆之時,望者如堵,風落電轉,規成月圓,喧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也!又景公寺老僧玄縱云:吳生畫此《地獄變》成之後,都人咸觀,皆懼罪修善,兩市屠沽,魚肉不售。又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張旭相遇,各陳所能。裴劍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又畫玄元廟五聖千官,宮殿冠冕勢勢云龍,心若造化。故杜員外甫詩云:「妙絕動宮墻」也。又玄宗天寶中,忽思蜀中嘉陵佳山水,遂假吳生驛遞,令往寫貌,及回日,帝問其狀,奏云:「臣無粉本,并記在心」。遣於大同殿圖之,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畢。時有李將軍山水擅名,亦畫大同殿壁,數月方畢。玄宗云:「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子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又畫殿內五龍,鱗甲飛動,每欲大雨,即生煙霧。

 

盎得耳遜之《中國日本畫目提要》(Catalogue of Chinese and Japanese Paintings)一書譯有:

明皇(唐玄宗宮殿之墻極為廣闊帝一日令道子吳道子)繪山水畫於其上。道子乃備置繪料,用帳幕蔽墻外,身隱其中而繪之。少頃揭帳,則墻面山林雲靄人物花鳥,煥然生動,逼似天成。帝見之大驚,疑訝間,道子忽指畫中而言曰,彼山麓有穴,神靈居之。穴中美景,不可思議。臣將啟其間,請陛下一游焉。因拍其手,山門忽開,道子走入其中,回身招帝隨往。帝將半進而山門忽閉。倉皇愕貽間,壁畫全消,止有道子未著一筆前之粉墻而已。由是道子遂不復見。

   (波西爾(S.W. Bushell)《中國美術》,收錄於陳輔國編《諸家中國美術史著選匯》(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2),頁80-380。)

 

杜甫,〈丹青引〉(贈曹霸將軍詩):

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弟子韓幹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

 

作品賞析:

韓幹【照夜白圖軸】(紙本淡墨色,台北故宮)

韓晃【五牛圖軸】(紙本,台北故宮,20.8 ×139.8㎝)

 

參考資料:

1. 黃苗子,《吳道子事輯》(北京:中華書局,1991)

2. 石守謙,〈「幹惟畫肉不畫骨」別解──兼論「感神通靈」觀在中國畫史上的沒落〉,《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6)

3. 衣若芬,〈宋代題畫詩的創作現象與畫寫特質──以蘇轍「韓幹三馬」及東坡等人次韻詩為例〉,《赤壁漫游與西園雅集》(北京:綫裝書局,2001)

 

 

 

第九講 五代繪畫:承唐啟宋

 

   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

   江南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善畫,尤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後建業僧巨然祖述源法,皆臻妙理。大體源及巨然畫筆皆宜遠觀,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幽情遠思,如睹異境。

 

米芾,《畫史》

   董源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雲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鬱,枝幹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李成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多巧,少真意。關仝粗峙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范寬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夜晦暝,土石不分。

 

作品賞析:

荊浩 【匡廬圖】(傳)(台北.故宮) 縱185.8 ×橫106.8㎝

關仝 【關山行旅圖軸】(傳)(台北.故宮) 144.4 ×56.8㎝

關仝 【山谿待渡圖軸】(傳)(台北.故宮) 156.6 ×99.6㎝

關仝 【秋山晚翠圖軸】(傳)(台北.故宮)

董源 【寒林重汀圖】(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 179.9 ×115.6㎝

董源 【瀟湘圖】(北京?故宮) 51 ×140.8㎝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圖】(遼寧省博物館) 50 ×320㎝

董源 【夏山圖】(上海博物館) 49.2 ×311.7㎝

董源 【龍宿效民圖軸】(傳)(台北.故宮) 156 ×160㎝

董源 【洞天山堂圖】(傳)(台北.故宮)

巨然 【蕭翼賺蘭亭圖】(傳)(台北.故宮) 144.1 ×59.6㎝

巨然 【溪山蘭若圖】(傳)(美.克利夫蘭博物館) 185.4 ×57.5㎝

巨然 【秋山問道圖】(傳)(台北.故宮)

巨然 【層岩叢樹圖】(傳)(台北.故宮)

趙幹 【江行初雪圖卷】(台北.故宮) 25.9 ×376.5㎝

 

參考資料:

1. 高居翰(James Cahil),王嘉驥譯,〈「溪岸圖」起訴狀:十四項指控〉,《當代》,152期(2000.4);153期(2000.5)

2. Maxwell K. Hearn,劉宇珍譯,〈「溪岸圖」和張大千偽作的材質比較〉,《當代》,152期(2000.4)

3. 古原宏伸,林惠玲、邱士華譯,〈「溪岸圖」偽作考〉,《當代》,152期(2000.4)

4. 石守謙,〈「溪岸圖」的時代問題〉,《當代》,152期(2000.4)

5. 方聞,〈為「溪岸圖」答高居翰的質疑質〉,《當代》,162期(2001.2)

6. 上海書畫出版社主編,《解讀「溪岸圖」》,《朵雲》,58期(2003.10)

7. 傅申,〈巨然存世畫跡之比較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2卷第2期(1967.10)

 

 

 

第十講 百代標程:北宋的巨嶂山水

 

宋?韓拙《山水純全集》(1121年刻印),寫到張懷〈後序〉第一次完整地提到雄偉山水畫風格的理論性論述:

     且畫者辟天地玄黃之色,泄陰陽造化之機……凡域于象數,圓于形體,一扶疏之細,一帡幪之微,覆于穹窿,載于磅礡,無逃于象數。而人為萬物最靈者也,故人之于畫,造于理者,能盡物之妙,昧乎理則失物之真。何哉?蓋天性之機也。性者,天所賦之體,機者,至神之用。機之一發,萬變生焉。惟畫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會神融,默契動靜于一亳,顯于萬象,則形質動盪,氣韻飄然矣。故昧于理者,心為緒使,性為物遷,汨于塵坌,擾于利役,徒為筆墨之所使耳,安得語天地之真哉!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一〈敘論?論三家山水〉:

   畫山水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智妙入神,才高出類,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夫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製也。石體堅凝,雜木豐茂,台閣古雅,人物幽閒者,關氏之風也。峰巒渾厚,勢狀雄強,槍筆俱均,人屋皆質者,范氏之作也。

 

撰人未詳,《宣和畫譜》,卷十一:

郭熙,河陽溫縣人,……熙後著山水畫論,言遠近淺 ,風雨明晦,四時朝暮之所不同,則有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 之說。至於溪谷橋 漁艇釣竿人物樓觀等,莫不分布使得其所,言皆有序,可為畫式,文多不載。……至其所謂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長松亭亭,為眾木之表,則不特畫矣,蓋進乎道歟。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訓〉,提出『三遠』:

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

 

作品賞析:

李成 【晴巒蕭寺圖】(傳)(美.納爾遜美術館) 110.8㎝×56㎝

李成 【讀碑圖】 126.3㎝×104.9

李成 【寒林平野圖】(傳)(台北.故宮) 137.8㎝× 69.2㎝

李成 【寒江釣艇圖】(傳)(台北.故宮)

范寬 【谿山行旅圖軸】(台北.故宮) 206.3㎝×103.3㎝

范寬 【雪景寒林圖】(傳)

郭熙 【早春圖】(台北.故宮) 158.3㎝×108.1㎝

郭熙 【樹色平遠圖卷】(美.大都會美術館) 32.4㎝×104.8㎝

郭熙 【窠石平遠圖】(傳)(台北.故宮)

許道寧 【漁父圖卷】(美.納爾遜美術館) 48.9㎝×209.6㎝

許道寧 【雪溪漁父圖】(傳)(台北.故宮) 169㎝×110㎝

許道寧 【喬木圖】(傳)(台北.故宮) 188.6㎝×115㎝

燕文貴 【江山樓觀圖卷】(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32㎝×161㎝

屈鼎 【夏山圖卷】(美.大都會美術館)

趙幹 【江行初雪圖卷】(台北.故宮) 長卷 25.9㎝×376.5

王詵 【漁村小雪圖卷】(北京.故宮)

王詵 【煙江疊嶂圖】(上海博物館) 45.2㎝×166㎝

 

參考資料:

1.何惠鑑<李成略傳>,《朵雲》43期(1994);另刊於《故宮季刊》5:3(1971)

2.謝稚柳,〈論李成「茂林遠岫圖」〉,《鑒余雜稿》(增定本)(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3.李霖燦,<范寬溪山行旅圖>,《大陸雜誌》,17卷10期(1958)

4.李霖燦,<范寬畫蹟研究>,《中國畫史研究論集》(台北:商務,1992)

5.余輝,〈北宋「燕家景」和屈鼎「夏山圖」卷〉,《畫史解疑》(台北:東大圖書,2000)

6.方聞,《心印》(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7.衣若芬,《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台北:中研院文哲所,2004)

 

 

第十一講 文人的意向:南宋山水畫

 

   李迪,《瀟湘八景圖》:

   平沙雁落,遠浦歸帆。

   山市晴嵐,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瀟湘夜雨。

   煙寺晚鐘,漁村落照。

 

作品賞析:

趙令穰 【柳亭行旅圖】(卌頁)

趙令穰 【江鄉清夏圖卷】(美.波士頓美術館) 19.1㎝×161.3㎝

米芾 【春山瑞松圖】

米友仁 【雲山圖卷】(美?大都會博物館) (缺幻燈片) 27.5 ×57㎝

米友仁 【瀟相奇觀圖卷】(北京?故宮)

李唐 【萬壑松風圖軸】(台北.故宮) 188.7 ×139.8㎝

李唐 【高桐院山水軸】(日本.京都高桐院)(缺幻燈片) 68.5 ×43.6㎝

李唐 【江山小景圖卷】(台北.故宮)

蕭照 【山腰樓觀圖軸】(台北.故宮)

李山(金人) 【風雪松杉圖卷】(美?弗利爾美術館)

馬遠 【山徑春行圖頁】(台北.故宮) 27.4 ×43.1㎝ (缺幻燈片)

馬遠 【春遊賦歸圖卷】(美.納爾遜美術館) (缺幻燈片)

馬遠 【松風賞月圖頁】

馬遠 【雪灘雙鷺圖軸】(台北.故宮) 59 ×37.6㎝

夏圭 【溪山清遠圖卷】(台北.故宮) 46.5 ×889.1㎝

夏圭 【風雨歸舟圖頁】(美.波士頓美術館)

夏圭 【觀瀑圖】(卌頁)

夏圭 【臨流賦琴圖】

夏圭 【溪山幽隱圖】(卌頁)

馬麟 【靜聽松風圖軸】(台北.故宮)

馬麟 【芳春雨霽】(卌頁)

馬麟 【暮雪寒禽】(卌頁)

 

參考資料:

1. 孫祖白,《米芾、米友仁》 ( 上海:人民美術,1962 )一書中,考證了米氏父子的年代米芾 ( 1051 ~ 1107 )、米友仁( 1086 ~ 1165 )。

2. 鈴木敬,〈試論李唐南渡後重入畫院及其畫風之演變〉(上、下),《故宮季刊》,17:3;17:4(1983)

3. 陳傳席,<談李唐的崇古與創新>,《美術史論》,1985年第4期。

 

第十二講 早期花鳥畫的發展:從五代到宋代

 

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一〈敘論?論黃徐體異〉:

   諺云『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蓋亦耳目所習,得之於心,而應於手也。何以明其然?黃筌與其子居寀,始並事蜀為待詔,筌後累遷如京副使,既歸朝,筌領真命為宮贊。居寀復以待詔錄之,皆給事禁中,多寫禁中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徐熙江南處士,志節高邁,放達不羈,多狀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

 

趙佶〈瑞鶴圖〉題跋:

    政和壬辰上元之次夕,忽有祥云拂郁低胦端門,眾皆仰而視之。倏有群鶴飛鳴于空中,仍有二鶴對止于鴟尾之端,頗甚閑適,余皆翱翔如應奏節往來,都民無不稽首瞻望,嘆異久之,經時不散,迤 歸飛西北隅,散,感茲祥瑞,故作詩以紀其實:清曉觚稜拂彩霓,仙禽告瑞忽來儀。飄飄元是三山侶,兩兩還呈千歲姿。似擬碧鷥栖寶閣,豈同赤雁集天池。徘徊嘹唳當舟闕,故使憧憧庶俗知。

 

作品賞析:

黃荃 【寫生珍禽圖】(台北.故宮)

黃荃 【蘋婆山鳥】(卌頁)

蕭融(五代?遼)【花鳥圖】 (台北.故宮) 145㎝×83㎝

佚名( 五代人 ) 【丹楓呦鹿圖】(台北.故宮) 118.5㎝×64.6

佚名( 五代人 ) 【秋林群鹿圖】(台北.故宮) 114㎝×63.8㎝

徐熙 【玉堂富貴圖】(台北.故宮)

黃居寀(北宋)【山鷓棘雀圖】(台北.故宮) 97㎝×53.6㎝

趙昌 【歲朝圖】(台北.故宮) 103.8㎝×51.2㎝

崔白 【雙喜圖】(台北.故宮) 193.7 ×103.4㎝

崔白 【枇杷孔雀圖】(台北.故宮) 183.1㎝×109.8㎝

趙佶 【瑞鶴圖】

趙佶 【紅蓼白鵝圖】(台北.故宮) 132.9㎝×68.3㎝

趙佶 【臘梅山禽圖】(台北.故宮) 83.3㎝×53.3㎝

趙佶 【池塘秋晚圖】(台北.故宮) 33㎝×237.8㎝

文同 【墨竹圖】(台北.故宮) 131.6㎝×105.4㎝

李迪 【浴禽圖】(台北.故宮)

林樁 【山搽霽雪圖】(卌頁)(台北.故宮)

李嵩 【花藍】(卌頁)(台北.故宮)

錢選 【秋瓜圖軸】(台北.故宮)

 

參考資料:

1. 謝稚柳,〈徐熙落墨兼論「雪竹圖」〉,《鑒余雜稿》(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

2. 徐邦達,〈徐熙落墨花畫法試探〉,《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3. 徐建融,《宋代名畫藻鑒》(上海:上海書店,1999)

 

【參考書目】

1. 鈴木敬,《中國繪畫史》(上卌&圖版索引),魏美月譯(台北:故宮博物院,1987)

2. ※高居翰(James Cahill),《中國繪畫史》,李渝譯(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90)

3. 楊仁愷主編,《中國書畫》(台北:南天出版社,1992)

4.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五千年》(一~八卷)(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等,1991)

5. ※石守謙等,《中國古代繪畫名品》(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6)

6. 郭繼生編,《美感與造型》(台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1982)

7.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的探索》(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8.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公司,1996)

9. ※ 黃貞燕、林銘勇、許景麗編,《中國美術備忘錄》(修訂版)(台北:石頭出版社,2007)

10. Heinrich Wolfflin,《藝術史的原則》,曾雅雲譯(台北:雄獅圖書公司,1987)

11. 洪再辛編,《海外中國畫研究文選》(1950~1987)(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12. 詹姆斯.埃爾金斯( James Elkins ),《西方美術史學中的中國山水畫》(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13. Giulio Carlo Argan & Maurizio Fagiolo 著,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

14. 范景中主編,《美術史的形狀──從瓦薩里到20世紀20年代》(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3)

15. 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編,《藝術史與藝術理論》(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

社,2004)

16. 于蓮,《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卓立譯(台北:桂冠,2006)

17. 陳抱一,《中國詩畫語言研究》(南京:江蘇人民,2006)

18. 詹姆斯?艾爾金斯(James Elkins),《繪畫與眼淚》(台北:左岸文化公司,2004)

19. 巫鴻,《儀禮中的美術》(北京:三聯書店,2005)

20. 巫鴻,《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北京:三聯書店,2006)

21. 雷德侯(德),《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及規模化生產》(北京:三聯書店,2005)

亞瑟?丹托 (Arthur C. Danto),《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