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论著 >
中国绘画史

中国绘画史

时间:2013-05-23 16:56:00 来源:转载 作者:转载

1、初唐以阎立本(人物画)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的绘画代表着初唐美术的新水平。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汉昭帝到隋炀帝十三个皇帝及侍从形象。《步辇图》最早反映藏汉关系的工笔重彩历史画卷。

2、吴道子,作品《天王送子图》、《鬼伯》其画卓绝千古,被称为“画圣”。

3、吴家样:盛唐吴道子作画自成一体,勾线及其优美,设色极淡,近于白描,却自有一种雍容率真的气度。被称为“吴家样”。

4、盛唐张萱擅画仕女婴儿,其笔下妇女体态肥胖,符合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中唐周昉亦以仕女图最为突出,继承张萱画风,并创了“水月之体”。他的佛像画法被称为“周家样”主要作品有《纨扇仕女图》和《簪花仕女图》。

5、晚唐,人物画在题材上,突出了闲情逸致的游乐生活的表现,最有代表这个时代艺术精神的是孙位的《高逸图》。

6、李思训被称为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被称为小李将军,继承了发展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风格,开创了金碧山水画。李思训代表作为《江枫楼阁图》;李昭道首创青绿山水,其代表作有《明皇幸蜀图》,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故后人把李思训称为“北宗”或“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7、吴道子确立了水墨山水画的艺术形势,王维创立“破墨山水”发挥了水墨在山水画中的重大作用,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其山水画最重要的特色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故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被推崇为“南宗之祖”。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中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作品有《雪溪图》、《辋川图》等。

8、中唐晚期形成了“水墨运动”活跃在这时期的画家有:张璪、王墨、项容、顾况。其中张王以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性而留名青史。张璪盛唐画家,在唐水墨山水树石画发展中是一个关键性人物,其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绘画理论有深远影响。王墨又名王洽,往往酣醉时乘兴挥毫把墨汁泼于幛素之上,时人称为“王泼墨”泼墨是王维水墨渲染的进一步发展。

9、中唐专写农村风俗的画家有:韩滉 、戴嵩,韩干以牛羊最佳,其传世名作《五牛图》是现发现最早的纸本绘画,其学生戴嵩也是著名的画牛专家。

10、画史上“韩马戴牛”指盛唐中韩干的马,中唐戴嵩的牛。

11、唐出现了第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绘画通史,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全书共分十卷,第一部段代画史。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第三部粗具规模的绘画著录,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录》。第一部具有深湛理论水平与高度美学价值的书法著作,孙过庭的《书谱》。第一部书法丛书张彦远的《书法要录》。

12、北宋继承了南唐的办法,设置了完备的美术创作机构――“翰林图画院”,院体画是北宋绘画的主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宋徽宗赵佶书法“瘦金体”。

13、五代西蜀的黄筌南唐的徐熙创立了两种炯异的画风和美学特征,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评价他们不同的艺术风格,黄筌成都人作品以富丽工巧见称成为院画画派花鸟的典范,作品有《写生珍禽图》,徐熙有野逸风格,开了以后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14、元丰年间赵昌、易元吉、崔白、吴元瑜,诸家出现打破了黄家画派独霸画院的局面,赵昌自称“写生赵昌”画作有《四喜图》、《蛱蝶图》,崔白合徐黄二体创造体制清淡的画风,有《禽兔图》、《寒雀图》传世。易元杰善于画猿猴、獐鹿,有《聚猿图》传世。到吴元瑜艺术活动时花鸟画变革彻底完成。

15、赵佶的作品有《芙蓉锦鸡图》、《祥龙石图》其书法别具一格,号“瘦金体”。文同,擅画墨竹,创立“湖州画派”,强调作画要胸有成竹,作品有《墨竹图》。苏轼宋代文人墨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作品《木石图》。

16、南宋院体画多是独幅册页,和纨扇面,画风清疏淡雅,工致秀润,代表画家有:李迪、李安忠、林椿,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题材的水墨花卉流行的主要画家有:赵孟坚、杨无咎等。

1、五代山水画坛出现了荆浩、关同、董远、巨然。几位大画家,开创南北山水画风格。

2、荆浩,字浩然,隐居太行山洪谷,自号洪谷子,开创了以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代表作为《匡庐图》,其理论文章《笔法记》,为中国水墨山水画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全文的主题要求山水画要达到“真”达到了这一目的,手段是“六要”。

3、关同,长安人,师荆浩,有“出蓝”之誉,自成一体,人称“关家山水”,作品是《关山行旅图》。

4、董源,钟陵人,擅画江南的动人景色,作品有《潇湘图》,世称“董北苑”。

5、巨然,师董源,《秋山问道图》最能体现其山水画的特色,作品《万壑松风图》。

6、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还有赵干、卫贤等,赵干唯一作品《江行初雪图》是一幅难得的佳作,卫贤长于界画,他的《高士图》集山水、人物界画之所长于一轴之中,是五代山水画中难得精品。

7、宋代山水画以李成、关同、范宽三家为主要代表,关同峭拔,李成旷远,范宽雄杰,代表了宋初山水画的三种风格,号称:“三家山水”。

8、北宋山水四大家为:董源、李成、关同、范宽。

9、李成,世称李营丘,善雪景寒林,作品有《读碑窠石图》《晴峦萧寺图》。

10、范宽,世称范华原,其画初学李成,后有所悟,名言“前人之法,未尝不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其画山水画具有大气磅礴,浑雄高古的特色。代表作《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

11、郭熙,神宗时画家,画树枝状如“蟹爪”山石形如鬼画,皴如乱石,主要作品有《早春图》《窠石平远图》,其理论著作《林泉高致集》是一部重要的画论著作,他首先提出了“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

12、与郭熙同时,王冼,字晋卿的山水画,成就较高,作品《渔村月雪图》,表现小雪初霁,浮动着阳光的郊野景色。

13、米芾,字元章,世称米襄阳,其山水画多“信笔作文,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继承父法,作品有《云山墨戏图》《潇湘白云图》。

14、宋代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代表画家有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等人,王希孟作品《千里江山图卷》是其留下的唯一作品,全景青绿山水长12米宽半米左右。赵伯驹字千里,作品《江山秋色图卷》,既富丽又雅逸,显示出“青绿山水”向“小青绿”过渡的趋势。其兄赵伯骕代表作《万松金阙图卷》。

15、郭忠恕,五代人,长于界画楼台,其作品《雪霁江行图》为界画中之杰作。

16、南宋四大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共同开拓了山水画的一代新风。

17、李唐(1049-1130)字唏古,由北宋入南宋的画家,他是北宋院体风格向南宋院体风格转变的过渡性质画家。《万壑松风图》堂堂正正的北宋风格,《清溪渔隐图》最能代表其晚期风格,其人物画《采薇图》描写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山林采薇为食的故事。

18、刘松年,俗称“暗门刘”刘清波,钱塘人,作品为《四景山水图卷》,共四段,描写春夏秋冬四时景色,其人物画《猿猴献果图》。

19、马远,画树秀拔多枝有“拖枝马远”之称,其构图多取边角,又有“马一角”之称,《踏歌图》是其重要代表作,描绘“丰年人乐 ,垅上踏歌行”诗意。《梅石溪凫图》将山石梅花,游鸭结合在一起,是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完美结合。《水图》描绘了十二种水态。《寒江独钓图》计白当黑描绘了一幅渔夫在烟波浩瀚江面上垂钓的情景。

20、夏圭与马远齐名,画史以“马夏”并称,夏擅用墨,其构图亦独特,有“夏半边”之称,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卷》《长江万里图》等。
21、五代时享有声誉的人物画家有南唐的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西蜀的贯休、阮知晦、阮惟德等。《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周文矩,擅用“战笔”作品有《金屏会棋图》《琉璃堂人物图》《宫中图》。阮氏父子的仕女图被称为“川样美人”。贯休是个诗僧,其《十六罗汉图》突破唐宗教人物画格式。

22、北宋前期武宗元的道教壁画稿本《朝元仙杖图》以卷轴画的形式流传至今,临本《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纪念馆藏有。

23、北宋画家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城人,卓越的人物画大师,擅长白描人物画。作品有《维摩诘图》《五马图》《免胄图》等,《临韦偃放牧图》是他传世作品中唯一着色的画卷。

24、北宋开始出现大量描绘世俗生活的作品,著名的有张择端,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王居正,其《纺车图》是一幅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李嵩的《货郎图》是宋代风俗画中的优秀作品,苏汉白,最善画儿童,其作品有《秋庭戏笑图》《百子嬉戏图》。

25、南宋画家梁楷,被称为梁疯子,发展了减笔泼墨人物画,存世作品有《泼墨仙人图》《太白行吟图》;法常,南宋末四川人,号牧溪,《写生蔬果图》卷长8米多用水墨点染,彻底打破了两宋院画双勾着色的传统画风。其画风在南宋末年传入日本,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画道大思人”

26、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开创了地方绘画史撰写的新体例。《林泉高致集》是第一部有系统完整地探索山水画创作的专门著作,是由郭熙阐述,其子郭西整理编撰的。

1、元初,在赵孟兆页、钱选、高克恭等文人画家的力倡下,画坛上形成了一种颇有“古意”而又独立风采的画风,直接影响了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元代山水画派。赵孟邞,字子昂号松雪,是元代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提出了一套“复古”的主张,又主张“书画等同”,其主要代表作有《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钱选其主要作品为《浮云山居图》,高克恭,世称高层山,山水画声望甚高与赵孟邞有“南赵北高”之说。作品有《云横秀岭图》《雨山图》其又长于墨竹。元初任仁发的《二马图》画肥马瘦马各一匹,讽喻那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

2、元代中后期,以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代表,号称“元四家”或“元末四大家”。黄公望(1269-1354)字子父号一峰,常熟人,其山水画有浅绛和水墨两种面貌。《富春山居图》是浅绛山水的代表作,其传世作最著名的《九峰雪霁图》是水墨画代表作。黄公望山水风格“平淡天真”标志元画的成熟被称为元四家之冠,其山水画风格独特构图繁复,多用枯笔的“公平索皴”法,主要作品有《青卞隐居图》等。倪瓒创“折带皴”章法简洁,其号云林子,无锡人,作品《渔庄秋霁图》采用了“一河两岸式”构图,画远处平坡,上植树枝枯木,中景虚,不着一笔,是为河水,隔江远岸,寂寥无人,倪瓒的这种超尘绝俗的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品格。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擅画“渔夫图”墨色非常浑厚雄劲坚重。作品有《渔夫图》《双桧平远图》。

3、元代著名的水墨山水画家有王渊、陈琳、李衎、柯九思、王冕等。王渊,杭州人作品为《竹鸟图》。陈琳字仲美,作品有《溪凫图》。李衎字仲宾,元初墨竹名家,作品《双勾竹石图》《沐雨图》;柯九思,墨竹名家,鉴赏家,作品为《横华晴竹图》;王冕字元章,元末墨梅画家作品为《墨梅图》。

4、元中后期,王绎是著名肖像画家,著有《写像秘诀》一文,其存在作品有与倪瓒合画的《杨竹西小像》此图代表了我国元代肖像画的高度艺术水平。其理论著作为中国传统肖像画技法存世最早的理论著作。

 

1、明初,王履,江苏昆山人,其唯一的传世杰作为《华山图》册共40幅。

2、明代早期画坛以崇尚南宋画院刘李马夏的院体,浙派为主,中期以后则以明代文人画典型的吴派占优势,其后文人画家陈淳、徐渭、陈洪绶等在水墨写意花鸟和人物画方面作出了贡献。

3、明代院体画中期时代表画家主要有林良、吕纪为宫廷画派代表的花鸟画,王谔的山水画有当代马远之称。

4、戴进被称为浙派之首,其山水、人物、花卉皆佳,其山水画代表作为《风雨归舟图》。

5、戴进、吴伟、蓝瑛被称为浙派三家,蓝瑛活动在明末清初,被称为浙派殿军,其作品有《白云红树图》《华岳秋高图》。

6、沈周,字启南号石田,苏州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庐山高》《海州趣图卷》。文征明号衡山,代表作《真赏斋图》,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其人物画代表作为《孟蜀宫伎图》、《秋风纨扇图》山水画代表作为《落霞孤鹭图》《山路松声图》。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其代表作品有《剑阁图》《春夜宴桃李园图》《仙女楼阁图》等。

7、松江画派包括:顾正谊创始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赵左的“苏松派”;云间派,因三派同属一个地区,美学思想和绘画作风基本一致,将三派统称为“松江派”。明代后期的画派还有浙江蓝瑛的“武林派”,项圣谟的“嘉兴派”。

8、董其昌(1555-1636)明末绘画大家,重要理论家,字思白,号玄宰,又号香山居士,华亭人,其绘画理论有《画禅室随笔》《画旨》,其在《画旨》中提出了“南北宗论”。

9、明末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的代表人物为陈淳、徐渭。陈淳号白阳山人,苏州人。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其代表作为《杂花图卷》《墨葡萄图》。画史上二人被合称为“青藤白阳”与他们同时画坛上周之冕创立了勾花点叶派。

10、明末的人物肖像画,大家主要有陈洪绶、崔子忠、曾鲸。陈洪绶(1598-1652)子章侯,号老莲,其代表作为《归去来图卷》其版画艺术成就突出,他的绘画艺术中数量最多最有特色的是版画人物,主要有《水浒叶子》《九歌图》《西厢记》。其中19岁创作的《九歌图》中的《屈子行吟图》塑造爱国诗人的形象。崔子忠与陈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福建人曾鲸,字波臣,开创了一个肖像画派“波臣派”,作品主要有《顾与治像》《王时敏像》等。

1、清初“四王”包括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还有吴历和恽格为正统派画家,他们合称为“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王时敏为“四王”之首,号烟客,江苏太仓人,开创了“娄东派”;王鉴,太仓人,明末官廉州太守,有“王廉州”之称;娄东派首领之一;王翚,字石谷是四王中技法较全面成就较突出的画家,江苏常熟人《康熙南巡图》是王翚画中首创,宗其画风者很多,形成了“虞山派”。王原祁,时敏孙,曾主编《佩文斋书谱》追随者甚多。

2、清初四大名僧为:弘仁大师、髡残、石涛、八大山人。石涛(1642-1707)原名朱若极,广西人,法名道济,字石涛,号大涤子,苦瓜和尚,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代表着清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作品主要有《余杭名山图卷》其理论代表作为《石涛画语录》;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江西南昌人,其作品有《河上画图卷》《孔雀图》《荷花小鸟》。髡残号石溪,湖南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其代表作有《层岩叠壑图》《墨妙图》;弘仁自号惭江学人,安徽人,得黄山之真性情,作品有《黄海松石图》等。其与石涛,梅清为黄山派中的代表人物,在安徽形成了“新安派”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大家”。 程正揆,号清溪道人,作品为《江山卧游图卷》。梅清,号翟山,作品有《高山流水图轴》。

3、萧云从,字尺木,作品《太平山水图册》,其画风在其家乡芜湖地区影响甚大,形成“姑熟画派”帮助汤天池创造了铁画。其作品传到日本,对日本南宗文人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龚贤,又名岂贤,昆山人,山水有二种风格,被称为黑龚、白龚,主要作品有《湖滨草阁图》《夏山迷雨图》。清初江西地区有以罗牧为代表的江西派。扬州出现了一批界画家,专攻亭台楼阁,以袁江、袁耀最有名,有“袁氏画派”之称。

5、郑燮是扬州八怪里最受人称赞的画家,号板桥道人,扬州兴化人,擅画兰、竹、石其书法与众不同,自称“六寸半”现存《兰竹图》多幅。金农被列为八怪之首,号冬心,其书法如刷漆于板,自称“漆书”,作品有《梅竹图》。李鱓,号复堂,黄慎,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醉眠图册》。汪士慎、李方膺,罗聘,金农弟子,因画《鬼趣图》轰动当时画坛。高翔、华嵒兼工带小写意手法。高凤翰,老年右手病发,改用左手。闵贞,人物画最有特色,作品《八马观灯》。边寿民,以画芦雁著称。

6、嘉庆道光元年,改琦的《红楼梦图》是他生平的精心之作,费丹旭号晓楼与改琦并称,代表作有《十二金钗图册》《百美图》。

7、1715年,意大利郎世宁是将西洋油画精于写实的技法带进中国绘画的第一人,其作品有《八骏图》《万树园赐宴图》等。

8、光绪十年《点石斋画报》创刊者吴友如,在上海创刊,成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个中国画报。

9、海上三任为:任熊、任薰、任颐,三熊为任熊、朱熊、张熊,清末三大家为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

10、赵之谦,书法篆刻造诣很深,其画挺拔峻峭,浓艳厚重;任熊,其人物画《剑侠传》《高士传》等印为木刻版画谱流传很广。任薰,肖像画成就就高,作品为《吴中真率会图》;任颐,字伯年,是海派中的佼佼者,其人物花鸟山水,造诣皆极高,代表作为《苏武牧羊图》《吴石农像》,其花鸟画以小写意最为突出,对近现代画产生巨大影响。虚谷画格调高雅,擅画动物,尤以金鱼、松鼠著名。吴昌硕,晚期海派巨擘,擅画大写意花卉,是个诗书画印具精绝的绘画大师;蒲华,其画磅礴气势堪与吴昌硕媲美。

 

11、蔡元培,他的“美育救国”的思想,为创建中国近代美育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发表过《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育实施的方法》等专题论文。

12、辛亥革命前,最早到欧美和日本留学的有李铁夫、李叔同、李毅士。李铁夫是一位最早到英国学习绘画的中国画家,作品《音乐家》《黑发女》;李叔同,号弘一法师,最早留学日本的学生;李毅士,我国最早的留学英国的学子之一,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恨歌画意》。

13、我国最早的专业美术院校应该是1911年上海创立的中西美术学校,创始人为周湘。该校曾被称为布景画传习所,1912年11月上海图画美术院创立校长为刘海粟,1918年4月我国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专科学校。

14、二十世纪初,岭南画派崛起,代表人物有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号称岭南三杰,后继者有关山月、赵少昂、黎雄才、黄少强,其中黄少强从事人物画创作,主要绘画要“谱国家之哀愁,写民间之疾者”。

15、徐悲鸿是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油画、国画、素描,画马独具一格,油画作品有《田横五百士》《徯我后》,国画代表《愚公移山》等。蒋兆和深受徐悲鸿造型方法的影响,1943年完成了巨幅长卷《流民图》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16、齐白石我国妇孺皆知的老画家,其花鸟画最为人称道,他将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和阔笔大写意花卉结合起来,创造出奇妙精绝的“工虫花卉”,其画虾为一绝,其理解的形神关系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习方面他告诫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17、黄宾虹善于用墨,形成了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独特风格,代表作《阳朔山水》,林风眠善于调和中西绘画的长处代表作有《鸡冠花和水果》;潘天寿是一代花鸟画大师作品雄浑奇崛,又其擅长指墨画是继清高其佩之后又一指画大家。

18、傅抱石的山水画气势磅礴,创立了独特的“抱石皴”,其代表作《江山如此多娇》,在其影响上,六十年代形成了著名的金陵画派,代表人物还有钱松嵒、宋文治、亚明。《转战陕北》是石鲁的表现毛泽东在40年代转战陕北的作品,由于赵望云和石鲁的努力,60年代“长安画派”兴起。赵望云于30年代“西北写生”影响很大。

19、王式廓的《血衣》素描完成于1959年,表现土改时候农民斗争地主的场面。《开国大典》是董希文最负盛名的作品。《地道战》是罗工柳创作的第一幅油画,卫天霖的油画静物深现饱满厚重,李可染从对景写生中摆脱传统山水画千篇一律的老面孔,创造出苍茫深秀的新风格,吴作人的油画《齐白石像》传达出了齐白石老人的形神;《扎什轮布寺》是吴冠中作于1960年的油画作品,具有简洁抒情的绘画风格。1979年周思聪的国画《人民和总理》1980年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在全国美展上获奖。国画家黄胄把速写笔线引入人物画,代表作《洪荒风雪》,其尤擅长画毛驴。
1、分析战国帛画《龙凤仕女图》与《人物御龙图》?

提示:先释帛画,后分别说两画的内容、作用,艺术性,外加总结语。

A:帛画:又称缣帛画,是画于绢帛上的一种绘画,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卷轴画的前身,我国已发现的缣帛画以战国楚墓帛画为最早,这两张为代表。

B:《龙》的内容:画一面向左方侧身而立的女子,其双手合掌,在其画前上方一龙一凤凌空飞舞。作用:大概是一幅升仙图景,画中女子在龙凤接引下向天空飞升。艺术性:流畅的线条,墨色的块面为主,设色很少且浅薄。

C:《人》内容:画正中侧身而立一男子,戴高冠,手挽缰绳御巨龙,尾巴一鹤,男子上方为舆盖,左下角一鲤鱼。细节:人物龙首,鲤鱼皆面向左,舆盖人物衣衫,缰绳都被风吹向右方表示正在行进。鹤仰向右上空,打破单调构图。艺术性:表现了白描手法,部分用金、白粉彩绘。

D:总结语:中国画以线造型基础的特点,在帛画中已露端倪,在表现技法上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2、画像石:汉代壁画语丝户演绎出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壁面上及墓室表面上装饰绘画性雕塑,兼具绘画和雕塑的特点,亦称石刻画。

3、汉代艺术的特征?

A:先秦理性精神与楚文化浪漫主义精神的融合。

B:古拙的气势美,汉代绘画无不透出古拙的气势美,这恰是繁荣强盛的汉帝国写照。

4、六法论:南齐时谢赫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有系统的美术史论专著,他提出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其中“气韵生动”是对顾恺之的“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是品画的最高美学准则。

5、分析《游春图》的特点,说明其是山水画从南北朝过渡到唐的过渡特征?

提示:介绍作者,分析作品(内容、技法)联系文献,此画意义影响。

A:介绍作者:展子虔,隋代画家,被誉为“唐画之祖”,《游春图》是其留下来的唯一作品。 是现存的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是了解此时山水画面貌最直观的形象资料。

B:内容:明媚春天人们踏青郊游的情景。

C:技法:透视方面:不仅表现了空间的一种关系,而且注意到了空间的深度,“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画面开阔平远,以山川树木为主,人物细小如豆,点缀其中;勾勒填色的方法画山石,尚无皴笔;水面勾以轻柔细密的波纹;人物直接用色点画;双勾出树干树枝叉如鹿角,松不画鳞,林木尚少变化。

D:引文献:这些都表现了山水画从南北齐到唐代的过渡情况,与南北朝山水画相比较,已经不再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列植之状,若伸臂布指”的状况,与南宋山水画相较,还不很完备,但为唐代青绿山水一派开了绪端。

E:影响意义: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画科。

6、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提示:介绍作者,作品内容,人物性格特征,绘画技法(构图用线用色)意义。

A:介绍作者:阎立本初唐中原画风的代表人物,为初唐政治事业的歌颂者,作品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B:内容:以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描绘了唐太宗接见迎亲使者禄东赞的情节。

C:人物性格特征:画家生动的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唐太宗威严和蔼,禄东赞敬畏谦恭,礼仪官肃穆顾盼,气氛亲切融洽,形象的记录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D:构图,疏密有致,主次分明左侧多名宫女簇拥着步辇上的唐太宗,因其为主要人物,故画得 很大,衣裳的大片留白在宫女的衫裙间显得十分突出。

E:勾线:细劲坚实,用色浓重妍丽适当的运用了晕染法,体现了鲜明的初唐风范。

F:影响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瑰宝。

7、吴家样:盛唐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自成一体,勾线极其优美,设色极淡近于白描,却有一种雍容率真的气度,这种画法,被后世称为“吴家样”。

8、吴带当风:盛唐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自成一体,笔法上,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纯线条式描法,其人物衣带飘举,迎风起舞,风度潇洒,后人称他的画有“吴带当风”。

9、简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并略述其作品如何通过人物心理折射时代风貌的?

提示:介绍作者,分析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构图、用线、特色)人物心理及时代风貌。

A:介绍作者:周昉中唐人,擅长仕女图,承张萱画风,开“水月之体”其佛像人物被称为“周家样”,主要作品有《纨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

B:画面内容:取材宫廷生活,嫔妃们在庭院中散步,各做着拈花、拍蝶、戏犬、赏鹤等无所事事的消遣活动,人物着富丽的低胸长裙,薄纱透肌,体态丰满而不臃肿。花鸟等陪衬物相当精到。

C:艺术特色:此画具有屏风画特点,用线谨细设色浓艳而不失典雅。

D:人物心理及时代风貌:值得注意的是,周昉笔下的女子,往往愁眉不展,似乎有很重的心事,可见她们生活富足,但精神上十分空虚,青春年华正从她们的百无聊赖中流逝,她们如何能不忧愁呢?这种精神状态正吻合了安史之乱后,人们的精神面貌的低沉和颓废,从表现人物心理,折射社会现实,其成就超过了张萱。

1、院体画:北宋继承南唐西蜀的办法,设置了完备的美术创作机构――翰林图画院,院体画是北宋绘画的主流,出自院画家的作品反映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入南宋后,北宋院体风格发展为南宋院体风格,明亦有“院体画”之谓。

2、分析北宋山水画派代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提示:介绍作者、构图、细节对比、皴法、风格。

A:介绍作者:范宽,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代表作为《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

B:构图:此图采用全景式近镜头构图,远景,正面一座大山突兀而起,占据画面,造成逼人之势,近中景三堆巨石,承受主峰重量,形成上下部位的紧张关系,画家又巧妙的运用白色云烟和S形溪水使画面形成空间感和疏朗气氛,一行行人把观者的视线引向画外,隐约楼阁有意安排在极右的一侧,构成人向左行进的开阔前景,使画面下方形成运动感。

C:细节对比:山的巍峨与人的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不由的赞叹大自然之大,心胸为之一阔。

D:皴法:淡墨皴与雨点皴结合表现主峰的体积和重量感,构成了苍茫雄浑的气势。

E:风格:这副画充分体现了范宽山水画气势磅礴,沉雄高古的风格特征。

3、米点山水:北宋书画家米芾及其子米友仁,善于运用不同的墨法、笔法画山水,画面风云变幻,迷朦苍茫,极具个性,这种常用错落横点写山头树木的画法被称之。

4、计白当黑:画家根据立意的需要,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这种空白是虚中有实,一般起着两种作用,一是画面形象的组成部分,二是与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有关,往往达到“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于画面”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绘画中,把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叫做“计白当黑”。
5、分析南宋马远的《踏歌图》?

提示:介绍作者内容、技法(构图、皴法、树木、笔法、空白)特征风格。

介绍作者:马远,南宋著名山水画家四大家之一,因构图多用边角故被称为“马一角”。代表作品主要有《踏歌图》《梅石溪凫图》等。

B:此图描写了阳春时节农民在郊野田垄间踏歌欢娱的情景。

C:构图:远方峻峭拔霄的山峰,中景留白,近景是一条曲折山路,石桥架于溪上,几个醉态可掬的老农正踏歌归来,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马远在构图上显出了独到之处,在对角线一侧置山石树木,另一侧留白造成空旷隽永的意境。

D:皴法、线条、墨法、效果、特征:笔法苍劲有力线条硬劲粗犷,长斧劈皴,似刀劈斧砍,墨色浓重,显示出鲜明爽快刚健的美感,其山水画特征于此幅中显露无遗,具有鲜明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征。
6、分析马远的《梅石溪凫图》,说明南北宋山水画的变革。

提示:时代背景、介绍作者、技法(构图、计白当黑笔墨皴)

A:时代背景:明王世贞《艺苑卮言》称“山水,大小李一变也,李成范宽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

B:介绍作者同上题,山水发展到南宋,又获得了新成就,南宋四大家中的马远可谓其时代表性画家,其《梅石溪凫图》可视为新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C:构图特色:此图将山石,梅花,游鸭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一改北宋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方式,经过提炼、概括、择取大自然中最美的一角。

D:计白当黑:并精心安排了大面积的空白,使画面显出无限广阔的空间意向,这种计白当黑,无画初皆成妙境的艺术手法,遂成为中国山水画乃至花鸟画的重要传统。

E:笔墨线皴:在运用笔墨方面也改变了北宋山水画的皴染法,多用水墨苍劲的长斧劈皴画山石,线面并重,虽不作层层渲染,但墨色浓重,层次分明,似有光感,显示出鲜明爽快刚健的效果。

7、鉴赏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提示:介绍作者及韩熙载,绘画缘由,内容(5段)画面组织,人物分析,艺术技巧。

A:介绍作者:顾闳中,南唐中后主时画院待诏,著名的人物画家。

B:韩熙载,绘画缘由:韩熙载,唐末进士,唐亡后投奔南唐,遭李煜猜忌,因以放浪颓废的生活表现自己政治上的无所作为,后李煜迫于新起的宋王朝的威胁用韩熙载为宰相,听说韩常于夜间宴集宾客,和歌妓玩乐,故遣画家顾闳中等夜至其家“窥视之,目识心记“然后画成图画,这就是该画的来历。

C:内容:此图是一幅长卷式的叙事性绘画,作者巧妙地利用屏风将画面分成五段,每段表现夜宴的一个场面,第一段描绘韩熙载和宾客们在宴席上倾听弹琵琶的情景,第二段描绘韩熙载挽袖击鼓,为舞伎表演“六幺舞”伴奏,第三段描绘韩熙载击鼓的情景,第四段描绘韩熙载听乐伎演奏管乐的场面,第五段描绘宾客们与歌伎调笑的情况。

D:画面组织:为适于案头观赏,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成上述五个既有联系又可分割的画面,构图和人物的安排有聚有散,其场面有静有动,如第一段,众人听琵琶独奏,结构紧凑,人物集中,但人们敛声屏气的神情使场面显得十分宁静,似乎只有叮咚的琵琶声。第三段众人皆立,击鼓,打板起舞,气氛热烈而动荡,第三段人物安排相对松散整体气氛舒缓放松。第四段与第一段相反,一人听众人合奏,人物疏朗有致,从乐伎中的吹奏动作中使人感受到高度丰富的管乐和声,从而欣赏者的情绪又调动起来,最后曲终人散,复归平静。整幅作品经画家别具匠心的组织和调度,使静态画面产生跌宕起伏,如见其景,如闻其声的艺术感。

E:人物分析:作者通过心记的默画方式,将画中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和精神气质刻画的惟妙惟肖,如着红袍者郎粲,坐于首席,双眼紧盯着弹琵琶的女子,一副得志忘情的样子,德明和尚双手抱于胸前,似拍手又似行合掌礼,一幅尴尬复杂的心情。对韩熙载刻画尤为突出,其在画面上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的精微有神,在众多的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不同,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热闹环境的反衬下,深刻地揭示出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画在情节描绘中又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

F:艺术技巧: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之色,室内陈设,桌几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沉静凝重之色,两者相互衬托,既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8、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提示:介绍作者,画面内容,典型分析,散点透视,兼工带写价值。

A:介绍作者:张择端,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B:内容:以广阔的画面描绘了北宋首都汴京清明时节,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的社会生活景象,此图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规模宏大,场面繁复。

C:典型分析:此卷中大船通过虹桥的描绘是整个画卷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是全画的高潮,建筑密集,人群拥挤,车马喧闹,桥上:商贩叫卖,行人交错,两岸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桥下,船将通过拱洞,船夫们正手忙脚乱,桥面上桥洞内也有人呼应配合,各种热烈繁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如交响乐般。

D:散点透视:画家利用多视点的构图方式,将诺大繁复的场面妥帖的安置在横不过两丈,高两尺的画面上,产生了“方寸之内,百里之图”的宏伟气势,表现作者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组织画面的娴熟技巧。

E:技法兼工带写:人物和景物的刻画采取了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方法,既有别于写意画的粗放,又兼有写意画的生动传神,这种风貌,对后代人物风俗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F:价值:总之,无论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广阔而细致的社会生活,所体现的重要思想意义,还是它所体现的中国传统绘画在反映现实生活时所采取的独特的艺术手法,等方面来看,它都是我国美术史上现实主义风俗画的伟大杰作。

9、文人画:与封建时代“士”这个阶层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作为一个艺术流派形成于北宋末年,苏轼文同米芾等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奠基,文人画主张抒发主观意兴,强调以书入画追求笔墨趣味和诗书画印的全面结合,反映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精神理想,元明后文人画大盛,成为绘画主流。

10、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并说明宋山水画至元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提示:介绍作者,作画时间,内容,构图,笔墨皴法,价值变化。

A:介绍作者:黄公望,50余岁开始山水画创作,有水墨浅绛两种风范,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江峰雪霁图》等,著有《山水决》一文,因其成就,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B:时间内容:作于1374年79岁时,描绘了富春山地区明艳秀丽的初秋景色,峰峦起伏,精气动人。

C:构图:展卷望去,犹如坐小船逆富春江行,在移动中观看青绿山水,目接不暇,这种不断移动的散点透视法,异于西方焦点透视,被视为中国山水画构图的以大特色。

D:笔墨皴法:此图以水墨线为主,景色平静、淡泊,用松动虚和干湿相间之笔,写出树木、山石、苇草,墨色透明浓重,纵向披麻皴写山崖岩石,湿润而灵动,纵横交错的用笔和黑白虚实的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恰当的表现出了作者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E:变化:山水画的面貌在元代发生了曲折性的变化,汉族知识分子多寄情山水,绘画的功能已不单纯是描绘物象,供人卧游观赏,而是通过笔墨韵味表现自己的学养,品格思想,寄托胸怀抒情遣性;宋人崇尚以诗意入画强调空间和情趣的变化大,以笔墨创造的形象委婉的表现某种意境;元人则崇尚以书法入画,将笔墨本身和透过它所抒发的情怀,视为超乎物象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元人多用纸作画,画家们充分发挥了渴笔的功能,用淡墨皴的笔法,简化了前人的皴法,使元代山水画的技法非常丰富。为了抒发自己超拔不俗的情怀,他们在画面上大兴题诗写跋之风,使诗书画结合为一,所有这一切都对明清山水画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11、浙派:明初画家戴进、吴伟等,继承南宋院体画风貌兼融北宋各家及文人画之长,风格挺健豪放,形成了一个地区性画派,对当时画风有很大影响,因其开派画家戴进是浙江人故称之。

12、吴门画派:明代中期,在画坛上崛起并逐步取代浙派在画坛上霸主的地位的是吴门画派,因此派画家都为苏州人,苏州别名“吴门”故得名,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有: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

13、波臣派:明末肖像画家曾鲸的肖像画,吸收了西洋绘画中明暗造型的方法,先用淡墨描绘人物的轮廓,再用墨色多次皴擦晕染,借以增强立体感,然后再罩色彩,这种画法被成为“波臣派”其画法风行一时,学者甚多,开启了一个肖像流派。

14、常州派:清初,江苏武进人恽格画花鸟,祖述北宋名家徐崇嗣派的没骨写生画法,创造出形象生动,色彩明媚,笔调简洁的新画风,学者甚众形成常州派。

15、华亭派:明末山水画坛派别林立,以华亭派的影响最大,因此派画家多为华亭地区人而得名,顾正谊为创始人,董其昌为该派的杰出代表。

16、分析徐渭的《杂花图卷》?

提示作者,内容,用笔墨,情感,价值影响。

A:介绍作者:徐渭,一生境遇坎坷,生活动荡不安,文学、书法、戏曲、绘画等许多领域都有巨大贡献,其开创的水墨大写意花卉,在我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其重要作品有《杂花图卷》《墨葡萄图轴》等。

B:作品内容:全卷横长10.5米,作者洋洋洒洒画了荷花、菊花、水仙石榴、葡萄等13种四季花果树木,多变的笔势,驱使无数层次的墨块一气挥写,疏疏朗朗,构成了动人心弦的墨的旋律。通幅气势连贯,布局得势,所写花果无不简练生动,堪为杰作。

C:笔墨情:作者以狂草之笔,不着意状物,而是追求在运笔泼墨的气势中表现画家胸中的一股不可磨灭之气,,苍劲雄浑,墨色淋漓,常在作品中借题发挥,把纵横的笔墨与题跋结合起来,抒发胸中块垒和愤懑。读者可感受到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具有“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气概”。

D:影响:徐渭的大写意画法经石涛,八大,扬州八怪的丰富和发展。

17、金陵八家:明末清初寓居或生活在金陵的八位著名画家,龚贤、樊圻、邹喆、吴宏、叶欣等,以诗话相酬唱,虽画风殊然有异,但有相近的艺术意趣,故在画史上被称为“金陵八家”。

18、扬州画派: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一些代表着画风的深刻变化,富有个性和革新精神的画家,活动在扬州,人数众多,故又有“扬州画派”之称。其主要成员有金农、郑燮、黄慎、李鱓等八人故又有扬州八家之称,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被正统派认为偏怪,故又有“扬州八怪”之称。

19、海派:清末民初,在上海为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一批富有才华和革新精神的画家,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将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水墨大写意技巧与强烈色彩相结合,又从金石中汲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了清新活泼,雅俗共赏的新风貌,被称为“海上画派”或“海派”,代表人物有赵之谦、任颐、吴昌硕等。
20、新木刻运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左翼文艺运动的推动,在鲁迅先生的开拓倡导下,以1931年8月举办的上海木刻讲习班为起点,开展了新木刻运动,木刻版画由复制木刻走向表现画家思想感情的新兴创作木刻阶段,西方木技巧与民间的绘画形式结合,以它的简洁、便捷、实用,适应了革命形式的需要,出现了大量的木刻团体、优秀作品,造就了一大批新木刻家,成为现代美术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21、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等造型手段,在平面上描绘对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22、略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蒋兆和的《流民图》,体会他们融西方造型于国画中的匠心。

A:介绍作者:徐悲鸿,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精研素描,擅长油画国画,被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代表作品有《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等,蒋兆和,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长于中西绘画,代表作《流民图》。

B:分析《愚公移山》:时间,作于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意图,作者试图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内容,在横长的构图中,挖山者左右横向排列,顶天立地,赤裸着身躯,高举铁耙,挖掘不止,以裸体的形式画中国古代传说是徐悲鸿借鉴西方绘画表现方法的大胆尝试,为的是更突出其力量和气势;技巧,此画主要采用传统的勾勒着色法,部分人物略施明暗,以显示其体积,这种把中国水墨画法技巧与素描画法结合起来的实验,体现了徐悲鸿以西方绘画的写实技巧改革中国画的主张。

C:分析《流民图》:深受徐悲鸿造型方法影响的蒋兆和,于1943年完成高2米,横长26米的巨幅长卷,《流民图》描绘了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难民生活,传统人物画画家不使用模特,大多根据程式或默写进行创作,蒋兆和为了将这些如真人般大小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更深入,具体,每个人物都使用了模特,没有任何理想化,程式化的描绘,以其写实性和反映现实的深刻性,在当时的国画界开风气之先河。

23、分析王式廓的《血衣》(素描)?

提示:作者:内容,情节,安排,人物,意义

A:作者、时间:王式廓,著名画家,擅长素描油画,代表作为《血衣》完成于1959年。

B:表现了土地改革时期农民斗争地主的场面,广场上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