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论著 >
当代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及其根据---序俞建文《当代心象艺术概论--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

当代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及其根据---序俞建文《当代心象艺术概论--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

时间:2019-08-14 10:01:55 来源:童心斋 作者:王杰

当代艺术批评理论建构的可能性及其根据---序俞建文《当代心象艺术概论--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


\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 

当代中国美术创作正呈现复杂多元的格局,对当代作品的意义应如何理解和阐释已经成为摆在当代中国美术研究者和艺术批评家们面前的共同问题、近三十年了,中国学者包括大部分西方学者都是从欧洲当代艺术的发展学理的思路上去分析和理解中国的当代艺术,包括中国当代美术的艺术阐释和美学的阐释,我们认为,这一研究思路是十分重要的,不应该回避的。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已经产生许多西方理论不能解释和说明的现象,应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在自身审美现代性的“矛盾状态”中挣扎的过程中产生了某种新的美学逻辑、新的审美经验、新的艺术形式,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发展和贡献,值得在理论上深入地研究并努力作出学理上解读。俞建文教授撰写的撰写的专著《当代心象艺术概论--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以当代中国美术家柴祖舜近三十年创作的“心象绘画”为研究个案,努力阐释当代中国艺术中这种具有创新价值的新的美学逻辑、新的审美经验,以及新的艺术形式是一本值得关注的学术著作。全书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十四年。
一、 绪论:心象艺术综述
二、 上篇:柴祖舜与心象派艺术
三、 下篇:心象派艺术的文化坐标
四、 结论
俞建文教授在这部专著将“心象艺术”作为一个艺术批评和美学概念提出来,以柴祖舜先生的抽象绘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论证了“心象艺术”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创新,它的历史渊源,当代社会的现实矛盾,以及艺术家独特的生活经历对于“心象艺术”的形成的具体关系,并且,在对柴祖舜先生心象绘画作出分析的基础上,从中西文化相比较的宏观视野上,具体分析了心象艺术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

\

近二十年,西方学术界逐渐提高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这里面有着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动机。从学理上,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确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流派和美学逻辑,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学术研究方法,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出美学上的分析和论述,已经成为国际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具有共识性的新的研究领域和理论生成的“学术前沿”。2006年11月国际美学学会举办了主题为“美学的多样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交流和对话中,中国当代艺术和理论阐释和中国美学问题的特殊机理,引起了国际美学界们的广泛关注。正是在这个会议上,国际美学会前任会长阿列西·艾尔雅维奇形成了某种学术理念,并且组织编写了《审美的革命---20世纪先锋派艺术》一书,在国际美学的学术视界中,在当代艺术的理论版图上,将中国当代先锋派的美学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理论阐释,该书于2015年由美国杜克大学出版,中译本将于2019年夏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在《审美的革命:20世纪的先锋派运动》的基本观点包括:近四十年中国改造开放的社会进程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与欧洲“先锋派”的新的先锋派艺术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从艺术形式的创新入手,但是始终将这种艺术的创新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联系起来。通过艺术形式的创新。通过对新的审美形式的反复探索,来改变人们的情感结构和审美认知的习性通过审美经验和情感结构的变化,逐渐实现当代人日常生活习性的变化和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演化。在这个过程中“审美的革命”概念是理论阐释的逻辑起点。以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察和分析为基础我们与阿列西·艾尔雅维奇的分歧在于,他与他合作的作者们仅仅是用西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先锋派艺术,因为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复杂性缺乏了解,特别是对中国艺术对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作用的机制缺乏深刻认识和体认,因此我们认为,阿列西及他的合作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性质和社会意义的理解是不甚准确的和相对狭隘的。

\

201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我结识了阿列西·艾尔雅维奇教授,并且开始了我们之间持续至今的学术交往与合作。在关于当代中国艺术的美学阐释方面,我们正在合作编写一本英文著作,有许多的讨论,英文开过学术研讨会,我与阿列西教授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分歧,我认为,仅仅从“后还会主义状况”这个政治和社会背景分析和阐释当代中国艺术在理论上是不够的,中国艺术有自己十分悠远强大的传统,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着自己的现实问题、发展道路、以及梦想和追求。从审美现代性的角度讲,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结构和理论逻辑都不同于欧洲的社会现代化和审美现代性。近年来,在研究和阐释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和批评形态过程中,我和我们团队逐渐形成以下基本观点:
1、 当代中国艺术的特殊性要结合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具体的理论分析我们主张表述为: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的双螺旋结构。这是是由于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是受中国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包括审美习性所制约和影响的,是一种复杂的新形态。
2、 当代中国艺术基本分析方法应该是从形式分析入手,通过对艺术形式所内涵的“情感结构”的分析,达到对社会现实关系和审美经验的的美学认知,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中国艺术有自己的传统和符号体系,有自己的表意方式,因此,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逻辑和美学风格,这是需要特别注意并且在研究方法和理论阐释框架等方面进行深入而严谨的探索,并作出学术上发现和理论上创新的。
3、 由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的不平衡关系特别显著,艺术的观念创新以及形式上的创新常常会走在社会发展变迁的前面,出现一种文学艺术引领社会发展变迁的特有现象。从五四运动,延安时期的文艺创作,一直到当代中国艺术的创新性发展,都是如此。因此,经济基础与艺术形式创新的关系需要从更为复杂、更为辩证的理论框架中作出解释。

\

俞建文教授的专著《当代心象艺术概论--以柴祖舜心象艺术创作为例》通过对作为当代中国有创造力和艺术个性的艺术家现象的专题研究,对“心象艺术”这一中国美术的当代现象作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在柴祖舜个案的基础上,对心象艺术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先锋派形式,作出了初步但是基本准确的美学分析和艺术分析,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理论工作。
“心象艺术”或“心象绘画”是画家柴祖舜晚年艺术技巧变革而提出并努力实践的理论概念,指在绘画创作时,不受表现对象具体的物质性现象的影响,充分发挥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运用多种创新性和艺术技法,从而自由发挥,创造出具有“抽象而非抽象”、“旧梦新境”、“象由心生”、“如梦如幻”、具有很强形式美感的绘画作品。在“心象艺术”中主体的“意向性”在这里具有十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这种绘画形式以色块和光影的艺术表现方式,描绘和表征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结构,并且把这种似乎是个人性、主观性的情感结构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传统和人物绘画的传统衔接起来,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情绪状态和精神气息贯通起来,因此,在抽象的、形式化的作品里,表述出十分丰富,而且复杂多变的审美意义。作为一个美学理论家,我对柴祖舜先生的心象绘画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是当代中国绘画对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变幻性和流动性的一种成功的艺术表征。在理论上,我认为,心象艺术仍然可以可以用“审美幻象”的概念和理论来概括和表征。但是,柴祖舜的“心象艺术”显然又具有自己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在俞建文教授的著作中,对这种个性及其叠合性的审美意义作了一定程度的理论解释,我认为是成功和有价值的。

\

柴祖舜的心象艺术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这种形式感很强的艺术作品,在观赏者不同的心境和文化语境中,会生成不同的审美意象和审美意义,也就是说,“心象艺术”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未完成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观赏者和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象和审美意义。我自己对柴祖舜心象艺术的观赏和感受,与俞建文教授以及其他艺术评论家的感受就并不相同,有一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意味,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值得当代美学认真研究和阐释的艺术现象。
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有没有确定性?艺术批评家在当代艺术作品的意义呈现方面起什么作用?对于当代批评理论的建设而言,这些问题在国际美学界和艺术批评界都是重要的问题,学术界正在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如何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实际出发,依据当代中国艺术在现代化过程,对这些问题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的回答,并努力建构出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批评话语体系。在这个方面,俞建文教授有明确的意识,深入的个案研究,和虽然初步,但颇有新意的理论思考,这是值得尊重的,是为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