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古今中外 > 极目古今 >
捅破古玉鉴定最后那层纸!

捅破古玉鉴定最后那层纸!

时间:2022-09-23 15:11:04 来源:古玉虫 作者:

捅破古玉鉴定最后那层纸!

 

\

良渚文化消亡与洪水有关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5300-4300年。《鹖冠子》记载说“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实际上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


\

良渚遗址在上世纪早期的1936年就被发现了,1987年发现良渚祭坛和贵族墓葬地,1996年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发现良渚外围水坝系统。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文字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刻划在出土陶器、玉器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

\

良渚遗址距今4300-5300年,存续时间约1000年,这相当于中原的仰韶时代晚期。从考古学上来看,良渚与北方的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并行了1000年左右,而在良渚还未诞生的3000年前,中原的裴李岗文化就已经存在了。另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也在良渚文化诞生前也已经存在1000年了。
良渚文化大体可分为早、晚两
\。早期以钱山漾、张陵山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少量的黑皮陶, 器形有鱼鳍形足的鼎、袋足、镂孔豆、贯耳壶、球腹罐、附耳杯、附耳、大口圜底缸等。晚期以良渚、雀幕桥等遗址为代表。陶器以泥质黑皮陶较为常见,并有薄胎黑陶,器形有断面呈丁字形足的鼎、竹节形把的豆、贯耳壶、贯耳罐、侈口圆腹罐、簋、大圈足盘、宽把带流杯等。

\

良渚文化发展分为石器时期、玉器时期、陶器时期。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

如果必须用一种器物代表良渚文化
则非玉器莫属

\

良渚时期,玉器的品质和数量、种类和组合、形制和纹样是拥有者地位和权力的标志,是聚落等级和规模的体现,也是社会观念和信仰的载体。

\

良渚玉器的崇高地位,源于它的珍贵性、难得的原料、费时的工序和高技术的加工工艺,共同奠定了良渚文化的物质基础。

 \

良渚时期的崧泽时期,制玉技术就已相当发达。但是,这一时期,玉器制作以平雕工艺为主,多制作一些扁片状的玉器。

良渚时期,工艺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制作玉器等大型扁片型玉器,还能制作玉琮等,具有一定体量的柱体型玉器。

良渚玉器加工工艺非常复杂,一般都要经过粗胚、成型、打磨、刻纹、抛光等加工工序。

 

这其中,切割和钻孔工艺运用最为广泛,它们不仅用于玉器的塑形,同时也是玉器刻纹的手段之一。
 
良渚时期,玉料切割主要有片切割和线切割两种方式。片切割是利用片状工具沾上石英砂来回摩擦玉料,常常在玉料的表面留下平直的切痕,种种证据表明,良渚时期的片切割工艺,切割深度有限,可能与切割使用的竹木等柔软材料有关。

片切割常用于加工扁榫以及细长的柱状坯体打磨成长圆柱或方柱体后再加工成玉锥形器,良渚神徽、神鸟图案中的浅浮雕纹饰是切、刻操作后,不断打磨减地形成的,而良渚玉器上的细钱刻纹,则是尖利的燧石刻刀在玉器表面以极小接触面刻画的结果,有时1毫米区域内,就有5至6条细细的互补重叠的刻纹,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线切割是用绳索、筋条沾上解玉砂,来回摩擦切割玉料,常常在玉料切割面上留下弧形的切痕,线切割是良渚玉器加工中主要的切割成型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钻上通透的小孔,利用线切割技术沿小孔向外切割,可以在玉器上切割出镂空的区域,这一工艺称为线锼,一些良渚玉器表面镂空的纹饰就是线锼工艺加工的产物。
 
很多良渚玉器上都有或大或小的圆形穿孔,它们绝大部分都是以管钻方式加工形成的。

\

钻孔是一项伟大的工艺发明,它使玉器具有了更多的组合使用方式,管钻工艺下,在管状工具一端沾上解玉砂,抵住粗坯的钻孔面,不断旋转钻具直至形成圆形的钻孔。钻孔时随着深度增加,阻力变大,从玉器另一面会更加省力。

\

不过,两面对钻时,有时没有精确定位,常常留下错位的痕迹。在这件玉钻芯上就能看到两面对钻时,因为中心对位偏差而形成的错接痕。

\

管钻的工具有大有小,钻孔的深度可深可浅,利用很细的管钻工具可在玉器表面形成既小又浅的圆形钻痕。玉琮表面神人兽面纹中,大眼圈纹和小眼圈纹就是管钻刻纹的结果。
 
以材质论,玉器也是一种石器。但是,玉器是以解玉砂为材质,间接研磨的结果与击打成型,砺石研磨的石器加工相比,制作工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玉器不是生产工具,只是拥有者从事礼仪活动的道具,但是它的出现却是史前时代硬质材质加工的一次革命,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应该有一个玉器时代,如果在中国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存在着玉器时代的话,良渚玉器加工工艺无疑就是玉器时代最高工艺技术的代表。

\
\

▲管钻示意图

故宫博物院玉器馆有《制玉图》一套,是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所绘《玉作图》,共12 幅。制玉图作风写实,记载描画出制玉的主要步骤。

\

一、捣沙和研浆
在这图里,站着的玉工用手拿着杵,要把石臼里的石沙敲得更细碎。另一位玉工坐在凳子上,面前放了一个仿佛炒菜锅样的大筛子。筛子的底有细洞,能够让细小的石沙漏下去,粗沙就留在筛子中,这样就能够把石沙依照颗粒大小分类。


\

二、开玉
还没雕琢的玉料叫做“玉璞”。它的表面常常包裹了一些粗松的石头。开玉,就是把玉璞表面其他的石头削掉。
在这张图里,有两个玉工,坐在大树下的凳子上,两人之间用木架架起一个大玉璞。他们各拿着“大法条锯”的一端,你来我往的拉着条锯。条锯上主要用来切割玉璞的,只是一条钢丝。

\

三、扎碢(tuó
扎碢,即是应用碢具解玉成方块或方条,经过设计、画样后,大片裁去多余玉料使玉器初具雏形。
玉工坐在旋车前,旋车上架着的工具,构造颇复杂。这组工具适用长木棍(又叫木轴)的一端,装上圆形的钢盘,这个钢盘就叫做“扎锅”。钢盘的周缘很薄,像刀口一样十分尖利。木轴上缠绕着两根绳子,绳子下端各系一片木板。这两片木板叫做“登板”。
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只脚轮番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玉工用左手托拿着玉料,抵住正在旋转的钢盘的刃边。桌子的一端放着一个盛了水和红沙的盆子,玉工就用右手去舀沙,浇在玉料上。坚硬的解玉沙,配上旋转而尖利的扎边刃,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

四、冲碢
应用“冲碢”这种工具,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份“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碢),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渐渐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雕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

五、磨碢
应用“磨碢”这种工具来磨细玉器的外表。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锅”有些类似。但扎锅是薄而锐利的,而磨锅厚约二、三分(大约0.6到0.9公分)。能够把玉的外表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

六、掏堂
掏堂,便是挖空容器的内部。首先,用钢卷筒旋进玉器的中央,经过这道工序,玉器的中央会呈现一根圆柱,称作“玉梃”。
此时就得由最富经历的师傅振锤取出玉梃,假如力道不对,不是玉梃取不出来,便是整件玉器碎裂。接着,再以弯形的扁状锥头渐渐揣摩,掏空玉器的内膛。

\

七、上花
上花,也就是以小形的轧碢,又称丁子,在玉器的外表磨琢花纹。
不同的轧碢方式会留下不同的线条。例如,中厚缘锐的碢具所琢碾出的线条,常常端较窄浅,中段较宽深。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线条就有这种情形,因而有人揣测,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曾经过开端运用碢具琢碾玉器。
现代玉器上花,是以相似牙医所运用的钻针。马达带动并配合活动的软管,因而挪动相当灵敏、随意。
八、打钻
这是关于一些要雕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打钻的工具主要是弯弓和轧杆,轧杆底端镶有金钢钻。玉工坐在桌子的一端,用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佣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会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能够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
战国至西汉的玉工,便非常擅于应用钻圆洞的技法,营造线条盘旋转机处流利丰满的效果。

\

九、透花
透花,也就是镂空花纹,以“搜弓”为主要的工具。操作时,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石沙,就能依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由于普通书写作画的墨汁,是会被墨水冲洗掉的,所以玉工是用石榴皮的汁来勾勒出要透雕的图案。和了水的解玉沙,配合钢丝在玉片上来回割锯时,图案仍清分明楚,不会被水洗掉。
距今5300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已呈现以拉线透花的玉器,开展至清代镂雕玉器薄而细,到达技法的巅峰。


\

十、打眼
这是特地对付像鼻烟壶、扳指、烟袋嘴之类的小件而又有固定外形的玉器,要钻孔时所用的特殊技巧。
由于这类玉器太小,不便用手拿着打钻,所以就在大竹筒中装了水,上面装置木板,木板中央挖了洞,洞的外形就和要钻孔眼的小玉器外形相同。不同外形的小玉器,要配上挖了不同外形孔洞的木板。
玉工的左手握住小“铁盅”,右手拉着“绷弓”,一来一回的带动铁盅重复旋转,铁盅下端所嵌的金刚钻,就会在玉器上钻出洞来。
技法逐步提升后,桯钻与管钻取而代之。穿孔如是两面对穿,则常有接头不整的痕迹。

\

十一、木碢
木碢是磨光的碢,普通是用葫芦瓤做的。把已雕琢好的玉器表面认真的磨光。这时运用的工具构造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而这步骤用的圆盘,是厚厚的“木碢”,配用的石沙硬度比拟低,又称“浸水黄宝料”,大约是石英沙(七度)来细细磨光。

\

十二、皮碢
皮碢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详细呈现玉色。
古时的砣碾不象用砂轮那样可为所欲为。察看各时期的做工,其实碾玉之法,源自远古人对石器加工经历的长期积聚,原始水凳的应用开端了砣碾玉器。用砣加带水的解玉砂来碾玉,其难度超乎想象——基本看不见要砣的位置,全凭手感,靠不上碾不到,稍鼎力靠则可能损坏砣轮或令它停下。这种技法至少需要特别的对手/臂以至全身的控制要领和长期的特地锻炼,才可能初步具备。

 现代玉雕是如何加工和制作出来的呢,我们以下以图文慢慢解说。

\

      这是块和田玉料,首先我们要仔细审视它的玉性、绺裂、瑕疵等情况,对好坏部分了然于胸。这叫相玉。
 

\

      然后再“转”着看它的正面、背面、侧面、顶面......
 

\

       这是一块绺裂比较多的籽料,挂淡淡的黄皮,质不错,但必须施以雕工才可体现其拥有的价值。

       如若顺裂切开,就会细碎的不值一钱;如果将绺裂尽数挖去,又会破坏完整的料形。

       办法只有一个:“借”!借裂为纹,挖脏遮绺。

\

       首先,让我们用铅笔在玉面上画上草稿。

\

      溪山垂钓,枝蔓轻飘。白云出岫,孤松斜靠。

\

      玉雕离不了水,要选用不怕水的油性笔,或着以防水的虫胶液罩一下。但二者千万别一起上啊。要知道,玉雕是一项工期较长的作业,需要耐心、静心、专心、苦心和爱心,缺一心则逊一分色。

\

      精雕细琢才出精品,有瑕疵也能做出好东西来,上海工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它的“去粗留精”的原则,能够巧妙利用玉材的缺陷部分进行雕琢,把玉最美的东西呈现给人们。经过工手的初步努力,这款玉件的大形轮廓出来了。

\

      记住哦,这个步骤就叫“出坯”。

\

     这是些一般常用的。告诉你们个秘密:水平越是高超。常用的工具越少,玉雕的工具与牙医用的钻牙工具材质相同。其实在大小及种类上还是有区别的,玉雕工具要丰富得多。各种形状的不同尺寸加在一起估计不下几百种。

\

      出坯完成后,一般会画一稿,精确一下形。有经验的工手自己用铅笔画一下就行了。

\

      由于雕刻由玉料表面进入了玉料内部,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由平面形像转为立体形象,也会有画面变空阔的感觉。因此,出坯后的修改就很重要。

\

     注意,在背面加上了一道瀑布,疏密及层次更丰富了。

\

     大家知道,玉料的硬度是较高的,而钻粉磨头的磨削力也是相当强的,两者相磨就会产生高温及火花。因此,水在玉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有降温的作用,也起到了润滑介质的功能。图片上方的针头就是滴水的。

\

     经过努力,这件《溪山垂钓》的雕刻部分基本完工了。

\

     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原来明显的绺裂基本得到了借除,并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玉料的外形,并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原始皮壳。

\

     这在“认皮证身”的今天,还是蛮重要的哦。
 

\

     这件玉雕雕完称重,有112克左右,正好一手件。作为把玩件的基本要求是:手感圆滑舒服“不扎手”,同时也需要有细工、“有看头”。因此在镂空部分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受力面的牢度。

\

     手把件就会要串绳。串绳孔的要求:一是不能破坏整体美观,二要悬挂垂直,歪头斜脑的总是缺点啊。
 

\

      一件好玉终于快诞生了。石头本无奇,人才是造化。经过几天的打磨,接下来就要进入打磨工序了。

\

      此时的玉件已不同于原料时的寒掺样了。

\

      打磨工作很重要,我们称它为“穿衣服”!佛要金装啊。

\

      打磨工作很枯燥、单调,更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许多人为此改了行。

\

      看看吧,这些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油石(砂条)。
 

      谁看了都会头晕哦。

\

      玉件经过打磨,焕发了生机,但是,细心检视你会发现:玉件的光泽并不完全均匀,阴线线脚等油石难以进入的地方还有白花花的毛面存在,这是正常现象。须知一个水平再高的高手也无法做到在每一个地方都给予同样的力度和往复打磨次数。
 

      这样的效果如果是自己玩也就罢了。

\

      如果想要展示、出售,就需要进一步的美化一下。
 

      美化的步骤也叫“封蜡”。

\

      也有叫“合蜡”的。
 

      这就是一件已经经过封蜡后的玉件,看看是否漂亮了。

\

      一款玉件的诞生,玉料的选用是很重要的,但这还不够。如何利用巧思将玉料赋予生命,是从设计到雕刻、打磨乃至串绳各道环节都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也就是说:各道环节都是一次再创作。

\

     这是串绳完成的效果。

\

     很多朋友都喜欢问:如何评判一款玉件的雕工好坏?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总的来说,从“意、形、工、痕”四个方面入手,把握“合适”这个尺度,就可以做出比较理性的判别。

\

“意”就是画面的意境、画意。自然的物象千变万化,画意、意境才是审美的焦点取向。


      “形”就是玉件的大形以及每一个物体的形体。只有准确的形体,才会有美的享受。当然,虚实处理等手法引起的变形,只要是对塑造美感有帮助,都是可以接受的。
      “工”就是为表现画意、形体所作的表现。这要讲究个“合适”,不够不行,过分也不可取。
      “痕”就是“工”的具体体现。跟脚要求干净,线条要求优美、漂亮,要符合所表现的物体及画意。

\

     玉雕雕工通常要讲究“合适”,要有美感。有人喜欢千雕万镂,有人喜欢寥寥数刀。个人以为,随形--随意--工到--天成,只要好看、喜欢,就是合适的。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