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古今中外 > 澄怀九天 >
但得琴中趣——古代琴样砚浅说(附珍贵图片) ■李俊林

但得琴中趣——古代琴样砚浅说(附珍贵图片) ■李俊林

时间:2023-07-31 14:56:41 来源:《书法报》编辑部 作者:李俊林

 

但得琴中趣——古代琴样砚浅说 
■李俊林

 

 \

琴样砚,顾名思义,乃仿造古琴样式所制之砚。这里所指之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有着三千多年的传承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艺术表现力丰富,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爱不释手之器,更是显示志趣、文化修养和人生追求的寄情之物。古琴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享有崇高地位,被古代文人列为“雅人四好”,居琴、棋、书、画首位,素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古琴又因其清、和、淡、雅的品格,寄寓了文人傲骨凌风、脱俗超凡的处世心态和处世哲学。

\

瓦缶堂所藏琴样澄泥砚

瓦缶堂所藏琴样澄泥砚(如图),仿古琴样式而为之,砚质细密如石,烧结程度极高,发色紫红,手感沉重。砚形整体通过线刻或浅浮雕等雕刻手法突出古琴特征。形状依凤身形而塑作一张古琴样,将古琴上的琴额、岳山、弦眼、项、腰、龙龈、冠角、琴弦、焦尾、雁足等典型元素经过抽象提炼运用到砚台的制作上,一应俱全。砚堂开只履式淌池斜淌入墨池。砚背龙池中刻画楷书“王石谷珍藏”五字。后被多事者划画损毁,由此也为人们留下那个特殊时代的历史印记。
王石谷即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等。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也是山水画家“四王”之一。王翚曾受清康熙帝之命主绘《南巡图》,画成,由皇太子胤礽亲书赐“山水清晖”匾额,声名益著。晚年山水画,在简练中求苍茫,偶画花卉,秀隽有致,合吴历、恽寿平,世称“清六家”,其画风影响后世甚广。
世有关于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之凄美故事流传至今,语出《列子·汤问》。“高山流水”本为古代流传一首古琴名曲,被人们认为是俞伯牙的绝弦旷世之作。
被世人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千古隐逸之宗”的陶潜(陶渊明),因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隐士、高士之代表,备受后代文人推崇。东晋时在做彭泽县令八十余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此后,无弦琴又称无声琴、陶琴,成为高雅标志。
有宋一代,聪明的制砚艺人,为满足文人士大夫“何劳弦上声”的精神追求,巧妙地将人们日常所用的砚台制作成琴形砚。琴砚相融,砚琴合一,备受文人墨客追捧,正如清代纪昀《题端石琴砚铭》所云:“无弦琴,不在音。仿琢砚,置墨林。浸太清,练余心。”以琴为砚正是对其所蕴涵的高雅情操的自我追求。琴样砚在宋代古砚文献中多有著录,从实物标本看,琴样砚自创始至今,形态各异、富于变化,已成为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一款古老而割舍不下的砚式之一。

\

明  仿古琴石砚 背铭:嘉峪石砚  1955年兰州上西园彭潭墓出土 甘肃博物馆藏
 

\

宋  仿古琴式端石砚1964年广东省佛山市澜石镇鼔颡(sang)岗古墓出土 广东省博物馆处

\

宋  琴形只履澄泥砚  私家藏

\

“三堂”铭琴形砚

\

三堂居 来源网络

\

明 古琴样铜砚 何西苗州藏2020西泠秋拍

\

湘云铭琴形砚
 

\

仲举澄泥 琴形砚
 

\

 宋   古琴样澄泥砚  私家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