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学习贯彻2019全国两会精神,上海文艺界怎么学、怎么干?
时间:2019-03-28 10:57:14 来源: 上海文联 作者: 上海文联
上海文艺界学习“两会”精神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4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在上海文艺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上海文艺界学习“两会”精神座谈会
3月27日上午,上海文艺界学习“两会”精神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文艺大厅举行。会上,曹可凡、茅善玉、魏松等“两会”代表传达分享了全国“两会”精神,王汝刚、郑辛遥、李守白、速达、徐俊等老中青三代文艺工作者代表也畅谈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心得体会。广大艺术家畅议文艺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畅论如何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参加会议并讲话。“通过例举近年来的电视文艺作品,我们有这样一个体会:我们做一切文化创作必须扎根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万千普通人的生活,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充分运用新的技术、机制、模式来创新传播手段,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传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更是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是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
“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和全国文联的讲话,以及今年在全国政协会议的三次讲话,总体的思路要求是一脉相承的,要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作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谁而创作是一个根本问题。”茅善玉说。上海沪剧院在抓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方面不遗余力,历时八年用心、用情打造的原创剧《敦煌女儿》能够获得成功,正说明老百姓需要正能量的精神食粮。“能够坚持八年抓这部戏,是沪剧人向高峰之作攀登的决心和勇气,也是践行总书记的要求。为上海的文化建设添彩是我们的担当和责任。我们一定不骄傲、不松懈,因为艺无止尽,精品打造永远在路上。”
“我们这代人对红色的东西、历史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建国70年来,中国确实创造了许多奇迹,改革开放的40年,也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的建设一下子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特别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在习总书记思想的引领下,我们要把我们文艺工作做好,不辜负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我们文艺界的期望,我们要拿出更多更好的优秀的作品来奉献给人民。”
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更加坚定曲艺家们不断“深扎”的决心,王汝刚介绍,上海曲协正进一步策划并积极推进曲艺党课的开展,于喜闻乐见中引领价值。“总书记的话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相信我们一定会以人民为中心,向伟大时代和伟大人民奉献精品力作。”
在郑辛遥看来,好的艺术作品应当“有看头、有想头、有讲头”。“鲜活生动有趣的题材肯定是从生活中来,我们漫画家要做个有心人,用平常心来画不平常的画,要比别人多一双眼睛,多一副耳朵,画出人人心中有、他人笔下无的东西,努力创作出可以看看又可以想想的漫画来。”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的纪念,上海的民间艺术家们正汇聚力量,将海派剪纸与中国民族故事结合起来,用56幅剪纸艺术作品融合创作《五十六个民族的故事》一书的封面。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剪纸,为什么偏偏选上海的海派剪纸,这也是一种检阅,对我们海派剪纸和非遗工程的检阅。我们要表现出民间故事的特色,跟海派剪纸的特色,真正用本土文化来讲我们自己的故事,为建国70周年献礼。”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是习总书记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美影人紧紧围绕热爱、奉献、创新、卓越的企业文化,传承不重复别人、不模仿自己的美影精神,追求真善美的创作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要求,从而创作出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的优秀中国动画。美影将坚持中国学派、高品质的要求,继续探索二维、三维、水墨、剪纸动画多品种的发展,彰显美影的文化自信和品牌影响力,打造中国动画的新高峰。”
“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需把握四个关键词:时代、人民、现实、明德。”徐俊说,“我相信文艺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破土,向上、向善、向美去塑就精品。我们将与时代同步伐,书写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作品进入群众的心坎里。要很好地反映现实、关照现实、解决现实问题,要‘明德’,以文育人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次座谈会由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主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作总结发言。
文编| 秦岭
美编| 金玲
摄影| 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