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国粹 > 国学思想 >
王阳明:心学四大惊人智慧:修好这颗心,百病自不侵【王阳明】第21集

王阳明:心学四大惊人智慧:修好这颗心,百病自不侵【王阳明】第21集

时间:2019-07-10 09:34:53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作者:守一

\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他创立的“心学”体系,集立德、立言、立功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遍及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我们熟知的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微信公众号: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日本英雄西乡隆盛曾说:“修心炼胆,全从阳明学而来。”
圣哲的道路注定是寂寞而坎坷的。他的成长经历,使我们看到了人类心灵的无限可能性。
心灵甚至可以影响健康与命运。
01
修好这颗心
百病自不侵
在虔州时,陈九川病倒了。
王阳明说:“关于病这个东西,正确面对它也很困难,你觉得呢?”陈九川说:“这方面的功夫的确很难。
王阳明说:“经常保持快乐、乐观的心情,即为功夫。”
可能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听闻过这样的奇事:
一个性格乐观的人得了癌症,即便做了切除手术,医生还是说他时日无多。
他决心利用所剩不多的生命,他开始骑行,想在生命的最后看看这个世界。
结果,他在这次冒险后奇迹般的康复了。
反而是哪些躺在床上,态度焦虑、悲观的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失去了生命。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对于一件相同的事情,如果人的心情不同,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即使是病痛缠身,碰到很困难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心态积极,凡事多看看它阳光的一面。消极悲观是我们度过困难的大敌。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本来就有非常严重的咳疾,在今人看来本就是一种肺病。却又经常给自己“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此类的消极暗示。
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忧思伤脾,惊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 。如此以来,早有病根的黛玉更是病势沉重,自己也没有勇气与之斗争,十七岁便香消玉殒了。
消极悲观的情绪,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杀手。
所以如果能修养自己的心,不论什么事都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态,就能促使身心处于阴阳平衡,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年轻的精神。
王阳明在谪居龙场的时候,写下了一篇千年传诵的《瘗旅文》,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这是在正德四年的秋天,有一个从京师来的小官,带着一个儿子和一个仆人,从龙场路过去上任,阴雨天黑,投宿于一苗民家。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有人从那条路过,就发现了官员的尸体。晚上,官员的儿子也死了。第三天,就连仆人都没有逃过厄运。
 
听到此讯,王阳明悲伤之余,命两名童子去把三具尸体埋了,并感慨地说:
 
我早知道你会丢了性命,前两天,我隔着篱笆都能看到你愁容满面,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如果你真的贪恋这五斗米的俸禄,开心地去上任有何不可,为什么要这么不开心呢?
 
要知道,此去路途遥远,餐风宿露,攀越崖壁,更是难免要劳累筋骨,消磨心神。周围还带毒的瘴气,如果在这种时候积郁伤心,内外夹攻,岂有不死之理?
 
我离开故乡来到这里也有两年了,同样也经历了瘴毒的伤害,但却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着豁达愉悦之心,没有一天是像你这样郁郁寡欢的。
 
正因为王阳明无论在多糟的处境里,都能保持一份愉悦、快乐的心情,他才能撑过贬谪路上的种种苦楚。
 
他被贬谪到自然环境恶劣的龙场时,跟随他来的仆人都病倒了,唯独他一个人无事,这就是乐观的力量。
所以要想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关键就在于如何引导和掌握自己的心境。
现代社会就是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人们的内心普遍承受着一定的负面情绪,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乐观起来,必须学会自我调整。

\

02
修好这颗心
好运自来临
王阳明针对练习书法曾说:“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古人不管在做什么,随时都在用心学习,等到心精明透彻了,字自然也就写得好了。
他将这些方法总结为八字真言:凝思静虑,拟形于心
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大秘密:你心中所想的一切,最终会把与之相应的事物吸引过来。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虽然无数坎坷,历经磨难,但令人惊奇的是,每当他处境危险,看似的关键时刻,总有贵人和转机出现。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有意无意中运用了这个方法。
因为无论在怎样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都能很快调整自己的心境,尽量保持在一种淡定、愉悦、快乐的状态中。
在这种状态里,呈现在他心中的心理图像,必然是积极向上的,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和对事业的热忱心态,自然会增加他接触贵人的几率。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假如一个人过多地关注那些负面事物,就会把一些负面因素留在自己的心里,甚至深深地刻印在潜意识中。
 
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也有着一段充满负面压力的人生遭遇。
苏轼以文学才华著称于世。然而人生如戏,在文化的世界里纵横捭阖的苏轼,却没有一个顺遂的仕途。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一贬再贬”来形容。可是这一切都消磨不掉一代文豪的潇洒气度。
他的贬谪指路贯穿了几乎小半个中国,他本是湖州的知州,因为乌台诗案受连累,直接被抓到了京城,遭遇囹圄之灾。
几年后,苏轼被侥幸释放,却又被贬到了黄州。王安石变法开始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杭州、颍州、扬州、定州、英州、惠州、詹州,都曾是苏轼的谪居之地。
仕途不顺的苏轼并没有消沉,相反,他励精图治,专注于这些偏远地区的民生问题,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苏轼除却文采的另一个绝技,就是化痛苦为快乐。
被贬到岭南,他就愉快的趁机吃起荔枝,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
被贬到靠海的惠州,他又开心的趁机大吃生蚝,并且开始自嘲起来,声称担心朝中大臣知道了,要来和他抢。
贬谪的可怕,无非就是三点:贫、病、惧。
可是苏轼却是专注于美食,民生和创作,让生命在逆境绽放出了一种别样的风采。
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就要学会 “凝思静虑,拟形于心”,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安宁,我们要让哪些更美好的,有价值的目标成为苦难中的灯塔。
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上,才能逆流而上。

\

03
修好这颗心
自律是首要
 
王阳明说:“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白天磨炼功夫觉得烦躁,就去静坐;如果感觉懒得读书学习,就去看书;这是对症下药。
他告诉我们,修心的要点,就是要学会克己自律。
要做到克己自律,关键在于每天坚持做一点自己懒得做,但却有意义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
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引导自己进入最佳状态。
这样,你便不会因为惰性和义务的矛盾纠葛而痛苦。
久而久之,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自律也就成为了人生的一部分,一切水到渠成。
也许有的读者朋友不赞同这种自我管束,反而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学习、读书、做事,以为这样才符合心理学及大脑思维的规律。
的确,人类的大脑只有在愉悦、快乐的状态下才是效率最高,思维最活跃的。但是扪心自问,读者朋友们,真的不会觉得自我提升也很枯燥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利于你的事物,不一定会让你舒服。
放弃学习而选择安逸,就是人性的弱点。
所以,想要修炼内心,最重要的就是客服人性的弱点。对此,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主张:咬牙做去!
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在没有自我要求的前提下,很容易变得拖拖拉拉,一无所成。
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人生有了目标和动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完成生命价值的质变。
可以说,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必须强迫自己,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个人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又能做成什么呢?
人都有坏习惯,心灵都会受蒙蔽;所受的蒙蔽越重,强迫自己就越艰难。
但是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功夫,在一次次强迫的磨砺中,一步一步消除坏习惯,才能恢复心的本来光明。
这就是王阳明为我们指出的路。
所以,凡事多强迫自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修为和成功。

\

04
修好这颗心
减压不可少
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读书和作文,怎么能牵累人呢?人其实是被自己的计较所累。
这句话道出了人之所以活得累的根本原因——精神的内耗。
这内耗则来自内心对得失的计较。
比如你做一件重要的事,会希望做的好、害怕做不好,按自己交着做得好会怎么样,最不好又有什么后果,内耗也就开始了。
焦虑,本就是由内耗中产生的。
在这种状态下,必然会在那里患得患失,杂念丛生,很难高度集中精神,进入高效率的工作、学习状态。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当然就不会有好成果。
怎么应对?王阳明告诉我们,只要心灵提升到一定境界,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不会给心造成牵累;即使有了牵累,也能及时发现,及时解除。
比如说学习新技能的时候,我们知道求快之心不可取,那就放下它;
和人交往的时候,我们知道嫉妒之心不可有,那就丢弃它。
如此一来,就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我计较、纯为天理的心。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更高一些的目标与追求,这样心灵就能从眼前的事情中脱身出来,立于更深、站在更高去看待这件事情,也就不再有那么多的计较了。
这样就能做许多事而不为其所累。
这是究竟是怎样一种心灵境界呢?
王阳明说:“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
圣人的心就像明镜,清明可鉴,任何事物都可以映射,等它们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迹。
庄子也曾说过一样的话:“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
心灵只有如此,才能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悠游自如,从容不迫,应变无穷。
在今天这个迅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这种“心如明镜”的状态,反而能生活得更轻松快乐一点。
今天的人都追求快,古人则说:欲速则不达。
尽管我们想快,但心理急躁,就会失去冷静、从容处理事情的能力。这种现实不随人愿的落差导致的无措于痛苦,其实就是一种“我执”。
而王阳明的心学,提倡的正是破除“我执”,得到真正的快乐。
其实,我们的心灵本来蕴含着无限潜能。过多的苛求和执念,有时只会加重你的自责,束缚你的思维,拖缓你的效率。
如何才能拥有这种状态呢?答案就是一个字:
 
此刻,读者朋友们可能会有所不解,在焦头烂额的情况下,闲情逸致,有何用呢?
 
请问各位朋友,那么一味的沉浸在我执的折磨中,就有用了吗?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幽禁期间创作了这样的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处境越是风刀霜剑,越要寻得一份闲心。
闲,有两种,一种是人闲心也闲,给自己一些时间,从繁忙中脱身出来;一种是人忙心不忙,这是需要靠人的闲去养,和在觉察克制中去修的。
无论哪种,其实对我们做事都有益处;反而是悲伤和焦虑在拖我们的后腿。
这也是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除却成功和拼搏,你还能拥有更加色彩斑斓的世界。
连感受快乐的能力都没有的人,会更难追求幸福。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当你觉得诸事不顺,身心俱疲,却成绩甚微的时候,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战胜自己的陋习,解开自己的心结。【微信公众号: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若能把心中之贼破掉,学业、家业、事业就会改观,解决人生困境,便如釜底抽薪。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