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品鉴 > 收藏鉴赏 >
好砚要美

好砚要美

时间:2024-12-13 09:05:58 来源:来燕堂主人 作者: 来燕堂砚话

好砚要美


       一位老玩家告诉我,艺术品之所以叫艺术品,首先要美。不美,谈何艺术!但人们审美的层次不一样,对美的认知就会不同,藏品也会千差万别。就古砚而言,其文化价值固然是第一位的,所以有名家题铭的砚台自然贵重。有人说,明清砚中,成交价超过五十万的砚台都是铭文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铭文砚毕竟有数,加之伪铭泛滥,想得到一方货真价实的好铭文砚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大量的古砚是没有铭文的。没有铭文的古砚中,精品的艺术价值也应受到重视。
      这里介绍的几方砚,算是同类砚中的美品。

\

     这方砚有人说是松鳞砚,也有人称其为山石砚。但不管是松鳞还是山石,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呈现出的那种气质,苍颜古色,嶙峋傲立!是很多人向往的那种生命状态。这种工艺的砚台,明清都有,只不过是粗精有别、风采各自罢了。我之前遇到一方工比较简单的,有一种质朴的味道,也还可玩。这方砚六面工,把山石、松鳞、流云和青铜器的纹饰结合起来,参杂并用而能简繁得当,浑然天成,工巧不掩天然。非匠心独运的高手妙手难臻此境。有人把雕刻繁褥的都称为乾隆工,我认为是不对的。繁褥是繁褥,与真正的乾隆工相去甚远。乾隆工是繁而不乱,缛而不俗。亦繁亦缛,但气质典雅高贵。这方砚是否达到了乾隆工,读者自有鉴赏。在同类砚中,它确实出类拔萃,凤毛麟角。加之又是老坑石品,丽质天成,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方古砚。早年曾是放鹤轩的旧藏,后辗转市肆,与我相遇,也是缘分。

\

     这方清早期的玉兰砚是南方的一位砚友的,有民国时期的蓝布盒,和一页日本人写于昭和年的收藏鉴赏信笺,也算流传有序吧。明清的玉兰砚见过几方,这方大小合适,枝叶舒展,线条柔美奔放,是我喜欢的那种大方而又不失娇柔的类型。特别是兔形砚池的设计,别具匠心!玉兰花下玉兔眠,柔指婉转写诗笺……只有这样的美砚,才能想像出这样美好的意境!因为这种兔形池少见,有人怀疑是后开的。我和几位砚友从皮壳包浆、池边起线的高低比例分析,认为还是原刻,并找到了开同类池的砚台,足可证明此类砚池不是孤例,古以有之。再退一步讲,即便是后开的,那这位开池的人也绝对是位技艺精湛、有创造力的高人。他非但没有破坏这方砚台,反而让这方砚在花枝招展的热情中凭添了一种月光般的天然宁静,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一动一静毫无违和感。其实,很多古砚在流传过程中,都经过后人的再次创造,使其更加完美。但也有胡涂乱改,遭塌文物的,给后人留下了很多遗憾。总之,对待古砚要有敬畏之心,但也不必惟古是尊,丝毫碰不得。我的意见是,能够锦上添花的,尽管放手去做,反之,则要谨慎,少留骂名。

\

     这方端石佛手砚是砚友从日本淘回来的,有日本七十年代的著录。我喜欢它的原因,不惟石品丰富、有原配的红木砚匣,最重要的是它呈现出的禅意气质。我见过苏州澄泥石雕的同类砚,比这个大很多,工艺更加立体繁复,但总感觉这种过于写实的手法缺少了一种空灵的味道,反不如这片薄薄的石片让我更有膜拜的冲动。总之,面对这方砚的时候,我能安静下来。这也许就是它状如佛手的意义吧。有人说,砚以用为上,也就是说下发要好。所以,总拿古砚来试墨。我觉得,这未免过于表象失之浅薄。古人做了那么多形式各异、雕刻精美的好砚,难道仅仅就是为了磨墨吗?应该不是!当然,研磨是起码的功能。正因为是最基础的,它的审美意义就很普通,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而我们既然把古砚当成文物艺术品保护收藏,那它就一定要具有文化艺术价值。这个价值,不是实用层面的研磨,而是精神层面的交流。是器物对人的启示教化作用。这才是“以用为上”中“用”的真正涵义!一方古砚摆在案头,不仅能供你研墨挥毫,还能让你在与它的凝视中,见天地、见古今、见自己。如此之“用”,方是大用!    

\

      很多砚友和我一样,经常把祁阳石与明山石(古称黎溪石或沅州石)弄混,前几天读了李哲伟先生的文章,才弄清楚二者的区别,也知道我这方盖砚是典型的明山石砚。明山石制砚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南宋赵希鹄《涧天清录·古砚辨》记载,明山黎溪“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在“高宗朝”是被吴琚用来“进御”的贡品。之后,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古砚论》、文震亨的《长物志》等,都对明山石砚有记载。

\

     这方明山石砚应该是清中早期的制式。盖上以紫、黄、绿三色高浮雕拳石幽兰图,暗香袭人,清雅绝俗,让人顿生欢喜陶醉之情。叶形的砚池也设计巧妙,包括枝干的处理等细节都精益求精,恰到好处。说实话,这种砚实物和图片见过一些,但让我印象深刻一见钟情的这还是第一方。可能是林泉高致的意境引发了我心中的山野趣味,所以被它打动。砚台这东西,终究还是书房的标配,能点燃文人心头那缕乡愁的,在我看来,应该就是一方好砚吧。

\

     最后说一下这方端石双螭虎砚。这方砚从里到外都透着一种贵气。概括起来就是“三好”。石质好。老坑子石,像一块温润的紫玉,非常难得。雕工好。云海翻滚中,两只螭虎见首不见尾,变化莫测。一螭虎口中衔一朵翠色灵芝,挑皮可爱。工匠借色俏作,点石成金,使凶悍霸气的场景顿有祥光瑞气扑来……钝拙的刀法与璞石的圆活相得益彰,真可谓妙手天成。包装好。紫檀砚匣珠光宝气,保存完好。与砚台珠联璧合,非常般配。好砚配好盒,一点不假。这方砚的完美程度,足以令玩“老普残”者膛目结舌。很多年前,我曾经遇到一方类似的好砚,当时因认知不够,擦手而过,至今不能释怀。此正是:好砚难遇更难求,多少痴人道此愁。诸君若得因缘聚,切莫学我轻罢休!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责作者自负,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