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推荐 > 专题研讨 >
拷问时代收藏

拷问时代收藏

时间:2013-05-20 13:57:00 来源:名家艺术 作者:曹公度

 收藏,简而言之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一脉。历代有之,且数千年不绝,中外盖莫如是。
而言中国当代收藏,可谓人声鼎沸。相关收藏的种种奇谈高论,借诸新闻、论坛、大展、拍卖、评论、音像等等形式,出没于媒体或书刊等时代载体,引入红尘视线又飞入百姓世间。笔者细思量认为:收藏成为风尚,是时代文明进步的风标之一;但收藏成为狂热,这已不仅限于文明进步,更渗杂着其它原委,忧喜参半不为言过。
收藏,泛指为收、藏与收藏。收,收获、聚集意;藏,隐藏、储藏意。《礼记·月令》曰:“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易·系辞下》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墨子·七患》道:“一谷不收谓之馑”;《墨子·天志下》谓:“有书之竹帛,藏之府库”;《荀子·议兵》著:“故制号令欲严以威,庆赏罚欲必以信,处收臧欲周以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宋·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言:“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明·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语:“变凉为寒,万物收藏之时也”;清·张庚《国朝画征录·袁枢传》述:“枢(可立子)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收藏涵义有三:一为收聚贮存,做动词,为一种活动。二指收藏之物,做名词,即收藏品。三亦作“ 收臧 ”,收殓埋葬意;《后汉书·刘玄传》录:“ 刘恭夜往收臧其尸”、晋·干宝 《搜神记》卷一撰:“蒙君之恩,父丧收藏”、《梁书·武帝纪中》云:“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青州悉使收藏”等有载。
中华民族文化源长,历史创造弥多;以其璀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给世界留下了无数不朽的文物瑰宝。据考古及文字记载可证知:我国至少从商代(B.C.1600-1100年)起,王室贵族就已重视收藏。诸如殷宗庙以“钟鼎古器”见多;周代(B.C.1100-771年)名曰“天府”或“玉府”以“金玉兵器动物良货”等见胜”;春秋战国(B.C.770-221年)以“衣冠琴书车服礼器”等为奉;汉代(B.C.206-220年)以“画像名绘法书信札”等名重;隋代(581-618年)以“书法名画古籍宝迹”等制轨;宋代(960-1279年)以“古器名迹碑拓奇石”等称绝;明代(1368-1644年)以“名画法书金石瓷器”等出妙;清代(1644-1911年)以“古物奇珍玉器法贴”等扬万;近现代收藏则种类繁茂,以蒐集“甲骨佛典名椠古玩”等闻声。综观人类发展史,收藏缘起于原始信仰或宗教,散诸于贵胄特权、文化传承、审美实用、经济归属等领域。
较之传统收藏,笔者认为中国当代收藏以其独有的时代特征,被深深盖上了价值的烙印。收藏理念及思想正随着价值观等的经世应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德国某知名调查机构普查结果,目前全球从事收藏活动的人数将近5亿,其中中国列数千万之众。我国地大物博,收藏历史悠长又人口数世界无二,收藏从业者能名列第一,应属意料中事。收藏世界风生云起,同时也是世态百相荡涤人心。艺术品纷纷走出旧家迈向市场换成新主。观交易之频繁,近世未闻;闻交易之价高,令人咋舌。辄于千万数亿计价,盛况不可不谓空前,且大有一浪高过一浪之势,应验了“一时多少豪杰,竞相争雄”之态。收藏大家亦呼之欲出,这当为时代之幸、文明之幸、文化之幸、民族之幸;“盛世收藏”之说信不虚哉。笔者出生江南收藏世家,得先君大铁公及诸前辈呵爱,得窥收藏鉴定要密,乃平生快事。但能把收藏和鉴定融入生命,实现了理想和现实的交融,成就个人人生,这则是我的此生造化。赖依声名求鉴不绝,不亦乐乎。有宝物入目可终生毋忘,有赝鼎过眼则随风而逝,春去冬来,考鉴不断,疲也乐也。而问之求鉴者,知人物八方;情钟收藏者有列,个人投资投机者或机构投资者却日甚,且往往皆以收藏家自居,这倒成了时代收藏又一生动写照。寂静万籁,照观时代收藏,慨时代收藏已与收藏要义渐行渐远,收藏概念也逐个沦落,竞成“收藏投机”或“收藏投资”一统,投机投资几成主流。比目狂妄无趣杀鸡取卵,生犹兴叹痛心不已。
收藏应该是一种文化表现,自古有之。收藏是人们以具有特定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为对象,有意识地整理、积集历史文化的社会活动,是人类保存和发展文化的一种文化活动。收藏文化具有民族性、传承性、融合性、差异性、偶然性等特点,不仅仅是一个可视的微观。研究收藏品可熟知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等绚丽多彩的变迁内涵;认知收藏与自然科学、民俗学、档案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历史知识;探知收藏与与考古、历史、哲学、美学等的关联学问;成就“玩物明志”的文化传承。
时代收藏中的很大一部分参与者,已远离收藏文化内核,以谈论拥有为首要,以追求价值为己傲,忘记了收藏文化的时代责任。长此以往,贻患无穷。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又是历史的积淀,更是人类的高级精神生活。在了解历史、研讨文明、对话伦理、反思自然、情寄审美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和理论的高度统一。通达收藏文化略意,窃思应成为时代收藏者们的自觉必修课之一。
时代呼唤收藏家的自省,更期盼真正收藏家的涌现。近闻“投资型收藏家”一说,乍听无碍,回首不觉哑然。既然命名者已定性为“投资型”,那么“投资型收藏家”必然是那种为理财增值而低买高出者,意在不断赢利超值,达到个人财富的再创造,其行为也仅仅是商贾的经济活动罢了,所谓黄盖周瑜是也。这是全属理财手段,本无可厚非;唯独以理财为杠杆的这种经济增值行为,且个人又无任何收藏鉴定建树,距收藏文化的内涵相去更甚远,却非要挂上“投资型收藏家”桂冠方可罢休,着实让人汗颜。但笔者认为其中部分参与者经过思想理念的整合融会,或许会改变其“投资”理念初萌,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收藏家则完全可能。
时代呼唤机构收藏的参与,更期盼机构收藏为提升收藏文化内涵而不懈努力。诚然公用机构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体现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作的文化贡献,成为都市文化的又一光环。而私营机构近来投入日渐增多,至为好事。但很多机构也属“投资型”范畴,唯恐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或涉足不能太深。盖商人尚利,若见危端或不利必趋而避之;从年来拍卖种种,或可窥豹。
又上述“投资型收藏家”或“投资型机构”的“收藏”行为,与传统收藏家的收藏行为多有径庭。究其原委:传统型收藏家也非只进不出,只是出少收多;藏品多经过深入研究把玩,爱若己肤,但为了增加收藏品档次质量,只能“以藏养藏”来完善收藏体系罢了。我对“投资型”一派,向来视作“收藏弄潮儿”或“收藏新贵”。若非以“家”来冠称,因实属伪收藏,以“伪收藏家”名之无妨。大浪淘沙,相问可存几许?岁月是最忠实的答题者。
时代收藏离不开收藏家的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犹记先君大铁公数十年前言诫之“收藏三力”说(眼力,财力,魄力);对语时代,我今以“收藏四力”说(眼力,财力,魄力,定力)改谓,不知他老人家在仙台作何种批判?!

兹录拙文《人生收藏 收藏人生》中所述部分了悟,与诸公共勉:
一、从行为感观初论:
收藏是一路艰辛与一条战术,收藏是 一程机缘与一档投机;

收藏是一夕实践与一点游戏,收藏是 一轮进取与一段力任;

收藏是一通选择与一节付出,收藏是 一本知识与一分失语;

收藏是一排挑战与一载较量,收藏是 一种承认与一笔苦涩;

收藏是一间对话与一丝隐秘,收藏是 一袭积累与一拔投资;

收藏是一身胆识与一则刺激,收藏是 一堆惊喜与一例心病;

收藏是一幕阅史与一粟期盼,收藏是 一寸耕耘与一阵掠夺;

收藏是一套策略与一着计谋,收藏是 一丛分享与一劫苦行;

收藏是一帘清贫与一口炫耀,收藏是 一首快乐与一滴沮丧;

收藏是一面生活与一抹时尚,收藏是 一波兴奋与一瓢懊丧;

收藏是一声陶醉与一束悲哀,收藏是 一池狂欢与一件耻辱;

收藏是一回欣赏与一度遗憾,收藏是 一弯享受与一潭苦海;

收藏是一界雅聚与一场闹剧,收藏是 一番功力与一介拥有。

二、从思想意识再探:

收藏是一宗研究与一篇反思,收藏是 一帷战略与一时贪婪;

收藏是一泓真知与一列自省,收藏是 一页阅世与一串孤独;

收藏是一关执着与一届无知,收藏是 一环况味与一缕怀念;

收藏是一叶沉默与一步失落,收藏是 一方谦虚与一撮狂妄;

收藏是一路探索与一群功利,收藏是 一出学问与一框眼界;

收藏是一相寄托与一柱喜好,收藏是 一帖品味与一席癖好;

收藏是一片情怀与一朝玩物,收藏是 一注心愿与一把自信;

收藏是一发沉着与一股浮躁,收藏是 一味幸福与一盏记忆。
三、从理论境界复感:

收藏是一怀感悟与一脉文化,收藏是 一梦回首与一章品位;

收藏是一道使命与一著无倦,收藏是 一腔胸襟与一意包容;

收藏是一重理念与一尊意境,收藏是 一本无悔与一门学养;

收藏是一代成就与一场舍得,收藏是 一心忘我与一轮智慧;

收藏是一行生命与一生责任,收藏是 一往精神与一种传承;

收藏是一曲经典与一份抱负,收藏是 一世追求与一座神话。
诚如上述,收藏既是"欢天喜地",却又是"怨天恨地";在对美的追求中,多少回刻骨铭心的付出,才能换回仅有的几许况味,不经几番风霜哪知收藏甘苦。时代呼唤真正的收藏家,但绝不会成“全民收藏”的时尚忽悠。众生知识不齐,智慧也有别,境界更各异;今并姑妄断言:投机投资利益攻心者不可,患得患失鼠目寸光者不可,自满浮躁不凡自居者不可,贪婪掠夺无知狂妄者不可;余者绝大多数因受种种原因限制仅是爱好者罢了,故真正的收藏家寥寥可数。
唯有者能以知识为本智慧为梁,不耻下问虚怀若谷,刻苦学习强记博闻,戒骄戒躁自省执着;更能秉一生的无倦无悔,怀一世的抱负使命,启一心的忘我舍得,承一意的精神理念;方可修得正果。综观历史,莫不如此!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