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推荐 > 文化视野 >
大痴黄公望

大痴黄公望

时间:2024-09-11 10:33:48 来源:抱朴轩文化 作者:

大痴黄公望

\

黄公望画像

黄公望(1269年—1354年,一说1358年),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净竖,晚号井西道人。出生于平江常熟。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

 黄公望  洞庭奇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生逢乱世 出继黄氏
 
黄公望出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据元代戏剧家钟嗣成在《录鬼簿》(曹氏刊本)中记载,黄公望本姓陆名坚,“乃陆神童之次弟也。系姑苏琴川子游巷居。”据《大清一统志·苏州府山川目》,琴川“乃常熟县地”,即今常熟市政府所在地虞山镇,因有七条小河横贯城内,状似古琴之七弦,故名琴川,亦为常熟之别称。
 
黄公望七八岁的时候,他的家乡常熟沦陷,据说也就在那一年,他父母双亡,成为了一个孤儿。寓居在常熟的温州人黄乐,见他聪明可爱,便将他收为义子。据《录鬼簿》记载:“髫龀时,螟蛉温州黄氏为嗣,因而姓焉。其父年九旬时方立嗣,见子久,乃云:‘黄公望子久矣。’”于是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

\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57.2×139.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少有大志 二度书吏
 
黄公望“幼习神童科”(夏文彦《图绘宝鉴》),“天资孤高,少有大志”(杨维桢《西湖竹枝词》)。南宋亡时,他年仅11岁,成年后对元朝政权并没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相反,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影响,他有着热切的参政欲望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干一番大事业。
  
黄公望虽自幼享有才名,却一直没能步入官场。据《浙江通志》载:“(黄公望)元至元中,浙西廉访使徐琰辟为书吏,未及弃去。”可见直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后他二十三四岁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全称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使,行署在杭州)徐琰的赏识,在徐手下充当一名书吏。“未几弃去”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徐氏于大德三年(1299年)入京为翰林学士承旨。大概因他办事干练,加之颇有才名,至大四年(1311年)左右,他得到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张闾的赏识,被任用为书吏。

\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上海博物馆藏
 
身陷囹圄 浪迹江湖
 
延祐二年(1315年)九月,张闾逮捕下狱。黄公望因为是张的书吏,好多文书、账目皆出于其手,也被牵连下狱,时年47岁。而恰恰就在这时,元朝举行了第一次开科取士,他的好友杨载就是这一科的进士,热衷于功名仕途的黄公望却因身陷囹圄失去了这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这对他来说是又一沉重的打击。这一事件纯属巧合,但对黄公望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通三教,旁晓诸艺”(夏文彦《图绘宝鉴》),对性命之学本来就有研究,这次打击更加坚定了他的宿命论思想。出狱后他曾一度卖卜为生,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相信他在替人占卜算命时自己也是很诚信的,并非走江湖行骗。
 
黄公望出狱时已经年近50岁。出狱后,他曾居杨载处(当时杨载已经考中进士),通过杨载结识了时任松江知府的婺源人汪从善,希望得到汪的提携,再谋发展,但未有结果。其时他尚未以画闻名,而且元朝还不像明清两朝那样,文人画家多以卖画为生,所以他在松江、杭州一带以卜术为生。元代文人画家以卖卜谋生的并非子久一人,大画家吴镇就曾在崇德、嘉兴、杭州卖卜。
 
他的鲜明的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常常以其“痴”相和“狂”态醉游于山林、湖上,狂放之态,无以复加。同时开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在绘画方面的名气越来越大。

 \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43.8×10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松雪门下 入全真教

这一时期,子久又开始了绘画生涯。他一方面向赵孟頫等前辈名家请教,另一方面又同一些富豪画家如曹知白等交往,大量摹习古代名迹,以提高绘画的“古意”,并且经常在外游历,遍览江南山水名胜,结交社会各界名流,其中有不少事著名的隐逸之士和佛道两教的高人。在卖卜、作画、交友、游览的过程中,他逐渐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而他在绘画方面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凭着较高的画名,他受到了许多喜欢附庸风雅的官僚地主的欢迎,得到了其他画家的尊重。奋斗了半生未能取得的社会地位、名望在仕途无望时来到了,这一意外收获使子久幡然醒悟,从此便绝了仕途之想,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涯。
 
天历二年(1329年),黄公望和倪瓒一起拜金月岩(蓬头)为师,加入了全真教(见《梧溪集》),改号“一峰道人”,又“易姓名为苦行,号净墅,又号大痴”(见《录鬼簿》)。净墅,又作净竖、静竖。从易姓名,号大痴。全真教教义中云游、打坐、炼性等主张对他的山水画风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

黄公望  夏山图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潜心绘事 往来三吴

子久正式作画大概从五十岁起,到62岁画名大振,可算大器晚成。此后他又以“教授弟子”为生,《辍耕录》收有他为课徒而写的《写山水诀》,首句便要求“学者当尽心焉”,最后告诫学生“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
 
子久经常在外游历,“往来三吴”,饱览吴地的山山水水,直至白发满头的暮年。从《东维子文集》中几次提到黄大痴的地方可知,黄公望在60岁前后及77岁时多次与朋友一起荡舟太湖之上,且喜吹铁笛。晚年的子久,思想趋于空寂,他有时在荒山丛林中、有时在湖桥上独自枯坐。

\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117.2×55.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局部

 

书画唱酬 四家之首
 
黄公望结交的朋友中,有不少是豪门巨富,如松江的曹知白,无锡的倪瓒等,他们家富收藏,自己也是杰出的书画家。黄公望画艺精进,颇受时人赞赏,成为倪瓒、曹知白等富豪的座上客。曹氏本人博学儒雅,家中“蓄书数千百卷,法书墨迹数十百卷”,黄公望经常出入其宅,与曹的关系非比寻常。倪瓒家有“清閟阁”,收藏丰富,黄公望成为倪府“清閟阁中一老友”,其珍藏的历代书画名迹,就成了黄公望临习的范本,他于是从中吸收了丰厚的艺术营养,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品位。
 
黄公望和倪瓒、王蒙、吴镇、曹知白,张渥等大画家,切磋绘事,互相题赠,并和他们合作山水画,至令尚有他们合作的画迹存世。他和当时的名士杨维桢、张雨、杨载等也都是好朋友,他们也常在子久的画上题诗题字,几人经常以诗文相唱和。他们之间切磋、借鉴,既使各人画风更加成熟,又把中国文人山水画推到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被后人推为元代四大山水画家,黄公望又以影响最大而荣登“元四家”之首。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结庐富春 画中“兰亭”
 
黄公望古稀之年时云游来到富春江畔,见庙山坞一带风光如画、环境恬静野逸,终于在此结庐隐居。大痴隐居杭州期间,好友王逢曾几次写诗怀念,“十年不见黄大痴……大痴真是人中豪”。相传黄公望常常戴竹笠、穿芒鞋,坐在山边一块岩石上边看景致,边取出囊中的纸笔作画。有一天下起大雨,他的竹笠被山风刮走,全身被雨淋得湿透,仍然痴得一动不动,津津有味地坐看雨景。后人把这块岩石称为“雨淋岩”。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浙江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至正七年(1347)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为了画好这幅画,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援笔南楼,兴之所至,亹亹布置,逐旋填札。构图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画面显得宽阔而空灵,圆浑的山体、宽广的江面、穿插其间的沙洲,都非常符合富阳一带山水的基本特征。达到“景随人迁,人随景移”,步步可观的效果。《富春山居图》既真切地表现出富春江一带秋初的自然风貌,又反映出富春江宁静平和的本质特征。

\

黄公望  剡溪访戴图  云南省博物馆藏
 
羽化仙去 名传后人
 
至正十四年(1354年),黄公望逝于富春江边上的小洞天,享年86岁。2011年,富阳黄公望研究会会员在筲箕泉后的灯台瀛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当地人说这就是黄公望的墓。经考古专家考证,这确是一座元明古墓,所以有可能是黄公望墓。
 
大痴死后还留下许多传说。如周亮工《书影》:“李君实(日华)曰:常闻人说黄子久……一日于武林虎跑,方同数客立石上,忽四山云雾拥溢郁勃,片时竟不见子久,以为仙去。”孙承泽《庚子销夏记》也有“人传子久于武林虎跑石上飞升”的记载。方薰《山静居论画》更谓:“辞世后,人有见其吹横竹出秦关,遂以为蝉蜕不死。”这些传说当然不可信以为真,但从中可见子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本文文字来源于网络,原作者无法查证。版权归原作者

\\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局部

\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南京博物院藏

\\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局部

\

黄公望  秋林烟霭图  私人收藏
 

\\

黄公望  秋林烟霭图局部

\

黄公望  山水图册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

黄公望  九珠峰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黄公望  层岩飞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黄公望  溪山草阁图(传)台北故宫

\

黄公望(传)   溪山胜景

\

黄公望(传) 溪山雨意图

\

《剩山图卷》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
\\

《无用师卷》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