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推荐 > 名家记叙 >
丁祖荫,《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最后一任私人藏家

丁祖荫,《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最后一任私人藏家

时间:2020-05-06 10:43:44 来源:大收藏家 作者:大藏嘉崔曜

丁祖荫,《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最后一任私人藏家

\

丁祖荫

丁祖荫(1871-1930),原名祖德,字芝孙,一作之孙,号初我,初园居士,又号一行。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知名官吏、学者、藏书家、文学家。
 

常熟新学第一人
 
丁家祖籍常熟市海虞镇福山丁市(今幸福村)。丁祖荫的祖父丁云瑞,字伯卿,号芝亭,清道光己亥(1839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丁祖荫的生父是丁炳森,生母邹氏,但他从小过继给伯父丁庆培为子,不过其生父后来未再生男孩,所以丁祖荫便还祧丁炳森。
 
丁祖荫从小好学不厌,博览群书。他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庠生,后就读于江阴南菁书院,从定海黄以周、丹徒丁立钧学。丁祖荫善交友,常与曾朴(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孽海花》续作者)、张鸿,徐念慈、殷崇亮等来往。
 
光绪二十二年(1896),丁祖荫与诸友首开邑内办学之新风,在城东学爱精庐创设中西学社,翌年创办蒙养学堂,不久两者合为中西学堂。他与曾朴共主校务,后独任堂长。他又与曾朴、徐念慈在曾园创办第一民立两等小学,后学校迁至壶隐园,由其独资改名丁氏小学。丁祖荫先后共创办5所小学,其中一所是女学(竞化两等女学),对当地新学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曾朴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丁祖荫创办《女子世界》月刊兼主编,伸张女权。

光绪三十年(1904),他发起组织常昭学会,翌年改组为常昭教育会,丁祖荫出任会长。同年在沪创办《小说林》社。光绪三十三年(1907),成立常昭劝学所,丁任总董兼视学员。
宣统元年(1909),丁祖荫兼任石梅西校堂长。次年,他当选为江苏省咨议局议员。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丁祖荫任常熟民政长、知事(均为今县长)。辛亥初秋,常熟、昭文两县遭受严重水灾,殃及27乡镇,20余万人遭灾,灾情延至次年即民国元年(1912年)。时乡区发生农民联合抗租斗争,丁祖荫主张“弹压”,捕杀大义地保李同、王庄千人会领袖周天宝。民国二年(1913年),他调任吴江县知事,亦以“严治”著称。对两县水利、教育、漕赋、司法等,多有兴革。国民政府当局颁给金鹤奖章,保升道尹。但丁祖荫有气喘病,准备退隐,吴江各界民众极力挽留,丁硬是连写七次辞职信,才得以摆脱束缚归老田园。

1914年,因历年捐款兴学,成绩卓著,丁祖荫获大总统特奖,授一等金质褒章及总统亲书匾额一方。同年3月,他出任县教育款产经理处总董,负责筹划管理全县教育款产。

1917年,丁祖荫任《重修常昭合志》总纂(清雍正四年将常熟县析为常熟、昭文两县,辛亥革命后两县合并仍为常熟县),礼聘一时俊彦耆宿参与修志。丁氏亲自 为全书发凡起例, 编定《例言》多条, 规定了收载范围、 分卷统门、 文图表谱诸问题,。民国十三年(1924)书成,共22卷。丁志艺文志20多万字,著录历代著作家2058人共上万种著作,几乎占有我国历代古籍约存10万余种的十分之一, 其数量数倍或数十倍于前志,在方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因日寇侵华,稿本毁残过半,后经费不敷未全部付印。

1918年后,丁祖荫又任县地方教育董事会和县教育局董事会董事,参议邑中学务。

1930年12月,丁祖荫病逝于苏州。

\

萧氏晨星楼现存丁祖荫写与萧盅友的信函
 

缃素楼藏书万卷
 
张一麐(曾任徐世昌内阁教育总长)在《常熟丁芝孙先生墓志铭》中说丁祖荫“于学无所不窥,尤精于目录校雠之学,见有佳书,必搜访抄录,于乡邦文献,刻意旁求。寒暑弗渝,丹黄不辍”。
 
江南常熟,以藏书名闻天下。吴晗在《江苏藏书家史略》序中称:“以苏省之藏书家而论,则常熟、金陵、维扬、吴县四地始终为历代重心。”叶昌炽(详情参阅:【大家】“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中记载常熟籍藏书家的人数仅次于苏州、杭州两地,名列全国第三。据统计,文献记载的常熟私人藏书家近300位,常熟成为明清时期私人藏书中心地之一,被称誉为“藏书之乡”。

丁祖荫素擅文翰,并好藏书,收善本古籍1万余册。所得多来自于赵氏“旧山楼”、莫氏 “铜井文房”旧藏,其中精品颇多,如明刻《古今杂剧》,该书经赵琦美手抄,历钱谦益(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63期:钱谦益,红豆馆里柳如是,绛云楼外人已非)、季振宜、黄丕烈(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49期:黄丕烈,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等人收藏,为海内孤本。还有顾千里校勘本、黄丕烈点校本、赵琦美手抄本等;家藏抄本颇多,见于文献记载的达20多种,稿本也有近50种。

丁祖荫在常熟城西购吴峻基壶隐园,设“缃素楼”以藏书。除了惊人秘籍脉望馆赵琦美抄补明校本《古今杂剧》242种等外, 大多为常熟先贤著述、 地方文献罕传资料,有《丁氏书目稿本》,潘景郑(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40期:潘景郑。潘家,又是潘家!)跋。

\

丁祖荫《绛云楼书目》校本

 
丁祖荫的藏书分藏常熟、苏州两地。丁氏卒后,其子丁剑峰就读上海而不悦学,书簏尘封。抗战期间,丁氏苏州的图书被童仆大量变卖,常熟的图书也是“箧衍狼藉”,大量流入市肆。丁祖荫的忘年交潘景郑先生在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收购了不少丁祖荫校本,现大多被上海图书馆珍藏。著名的丁祖荫藏《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今则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另外,常熟图书馆现亦藏有少量丁祖荫撰写题跋的图书。

丁祖荫勤于著述和刻书,著有《丁芝孙日记》、《一行小集》、《松陵文陵》、《河东君轶事》、《初我日记》等。编纂《丁氏书目》2册。刻书多种,有《虞山丛刻》14种、《虞阳说苑》32种、《松陵文牍》、《虞阳说汇》、《逸史》等。撰目录书籍有《常熟艺文志》、《常熟金石志》、《常熟旧志列传目稿》等。

\

丁祖荫藏书印一组
 

《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传奇
 
明代万历年间的大藏书家赵用贤、赵琦美父子,其藏书楼叫脉望馆,藏书达5000种,总数达20000册。经赵琦美亲手抄校的元明两代的剧本共装订了一百册,收集有马致远、王实甫、关汉卿、费唐臣、宫大用以及无名氏等的曲本,其中元曲有29种,均为海内孤本。

赵琦美去世前,分几次将藏书寄放于钱谦益家。钱氏绛云楼于清顺治四年(1650年)失火烧毁,大部分宋元秘籍都焚之于火。但所幸的是,古今杂剧未遭不测,保存完好。钱死后,绛云楼的未毁之书赠给钱的侄子钱曾,钱曾著有《也是园书目》记录此事(三百四十种)。

钱曾之后,是泰兴人氏季沧苇(三百种、一百册)。季沧苇的藏书,后来被何煌所收。何煌之后,此书归于黄丕烈(六十六册、二百六十六种)。黄氏士礼居藏书散出,此书为苏州人汪士钟所有。

\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汪氏藏书于咸丰初(约1852年左右)被杨以增(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16期:杨氏海源阁,晚清中国北方藏书第一世家)购走一部分,贮于“海源阁”。咸丰十年(1860)以前,汪氏藏书已基本散尽,其余长编巨册,多归于瞿镛“铁琴铜剑楼”(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00期:瞿氏铁琴铜剑楼,中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和上海郁松年“宜稼堂”。但《古今杂剧》不在这些藏家的著录中。有的人认为此书为北京怡王府收藏。此说不妥,因怡王府在同治初年(1861~1862)即被抄家,王府珍藏古籍被变卖,翁同龢与吴县潘文勤(详情参阅:【收藏大家】潘祖荫:“神眼”鉴文物)、山东聊城人氏杨绍和(杨以增之子)、杭州朱学勤共同分享了这批藏书。《古今杂剧》如在其中,一定有相关著录,但实际上并无。

与翁同龢同年的常熟人赵宗建(1824~1900),字次侯,建藏书楼名“旧山楼”。江南地区经太平天国之乱后书画典籍散佚,赵宗建广购博收,其中就有汪阆源家旧藏。《古今杂剧》便应于此时或稍后入藏赵家旧山楼。在赵宗建生前编定的《旧山楼书目》上,《古今杂剧》(六十四本、二百四十二种)赫然列于书目。赵氏所有藏书秘不示人,叶昌炽曾至其馆,亦未能见其藏书。

上世纪20年代初,军阀战乱时期,赵氏后人争夺藏书,经常让山民把书籍藏入柴筐运到城里出售,邑中嗜书者争相购买。两位藏书大家丁祖荫、张兰思听说后便相约同往旧山楼看书。但丁祖荫提前一日去,捷足先登得到了《脉望馆古今杂剧》,藏于轿肚(轿中坐柜)带回。张兰思得知此情后,非常恼火,在茶馆中痛诋丁祖荫,但丁祖荫却死不承认。他不承认,别人也就无从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得到赵氏的藏书。

\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1930年十月,丁祖荫在国立北平图书馆月刊第三卷第四号上发表了一篇题跋,将古今杂剧尚在人间的消息若隐若现疑阵四布的透露出来。可是,在急需觅到此宝的郑振铎(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57期:郑振铎,国家第一任文物局长的不世收藏)追问之下,丁氏又极力否认有藏此书。郑振铎事后恨恨地说,丁氏所言“不知流落何处”均是英雄欺人之谈。 

1930年十一月,丁祖荫病逝于苏州,此时离他发表题跋只隔了不到一个月。

1937年,日寇攻陷苏州,丁家藏书被其生活困窘的后人以每本一升米的价格售出(一说是仆人以120元出售藏书的十二只红木大橱)。苏州“来青阁”书商分批收购了丁氏的部分藏书,其中便有古今杂剧32册。郑振铎在上海得到讯息,冒着被日本鬼子搜捕的风险,立即赶到苏州来青阁书庄看书,但原来叫价千元的书籍已被另一书商抢先收齐64册,而新的报价则高达万元,郑振铎找暨南大学代校长程瑞霖筹足款项,又经开明书店陈乃乾从中周旋,最终代表国民政府以九千银洋的代价收得此书,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郑振铎是这样评价《脉望馆古今杂剧钞校本》的:“这弘伟丰富的宝库的打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增添了许多本的名著,不仅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个奇迹,一个极重要的消息,一个变更了研究的种种传统观念的起点,而且在中国历史,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上也是一个最可惊人的整批重要资料的加入。这发见,在近五十年来,其重要,恐怕是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的汉简的出世的。” 

\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


后事
 
丁祖荫原配夫人周氏,生安雅、美初,都早夭,三女美钧(字竞华)亦英年早逝;继室方育和,生元民,稚民、剑锋三子,元民、稚民早夭。丁剑锋上海持志大学肄业,抗日战争胜利后移居上海。丁剑锋之子丁士昭,乃上海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民国20年(1931年)1月26日,丁剑锋奉母命将父丁祖荫安葬于虞山北麓陆点祖茔。墓志由苏州张一麟撰,江宁邓邦述书,吴县孙仲渊(孙伯渊之弟)刻字。

丁祖荫宅(缃素楼旧址)位于城区街道西仓前上塘,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现存三进,均为单层,整体建筑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建筑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所居原为”壶隐园“旧址,园中”缃素楼“为其藏书处。该处建筑于2011年6月被公布为常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丁祖剑峰移居上海后,有劫余书籍500多种,约有3000册。新中国成立后,剑峰去世,家属将大部分余书出让给上海市图书馆。其间,有宋刻经卷一种,为稀世珍本。丁祖荫的《初我日记》20册,亦在该馆保存。

\

丁祖荫信札

 
丁祖荫诗二首
 

《哭殷次伊》
江山无主奈愁何,凄绝同胞爱国歌。
虞岭魂归风雪夜,春寒犹禁自由花。


殷次伊:字潜溪,又名崇亮,常熟人,生于一八七八年。为新派人物,曾与丁祖荫等在常熟创办新式学堂。一九零三年“苏报案”发后,因感念国事日非,欲赴日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拒俄义勇队,七月三日准备返里辞别家人时,船经长江,孤愤难抑,于船上投江自尽。

《春初视察东南乡灾况有感》
兵荒民瘼两颠连,患难家乡一系肩。
岁在初元多世变,县犹常熟几丰年。
青山历历谁为主,赤子啾啾欲问天。
休羡河阳花满树,东郊尚有未耕田。

 
参考资料
曹培根《丁祖荫的修志实践及其贡献》
金坡《启民智、兴新学:士绅与常熟教育事业近代化的转型——以丁祖荫为例》
俞小红《中国著名藏书楼旧山楼的颠沛几百年》
郭亮《近代批校家丁祖荫的几种校本》
其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