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推荐 > 名家记叙 >
大收藏家491期:赵琦美,脉望馆传奇缔造者

大收藏家491期:赵琦美,脉望馆传奇缔造者

时间:2020-09-02 14:12:58 来源:大收藏家 作者:大藏嘉崔曜

大收藏家491期:赵琦美,脉望馆传奇缔造者


赵琦美(1563~1624),原名开美,字玄度(清时避康熙帝讳又称元度),一字仲朗,号如白,又号清常道人,又称天水长公。江苏常熟人,著名藏书家,鼎鼎大名的《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即其藏书。

\

 
虞山赵氏
 
虞山赵氏上可追溯到宋太宗赵光义第六世之赵士鹏, 《宋史》卷二百245《宗室》第二中有载赵士鹏事迹,为简国公仲谈四子,官为中大夫。据《暨阳章卿赵氏宗谱》载: “士鹏,绍兴十三年授右朝请大夫守江阴军,为迁地始祖,葬江阴西门外青山北面葫桥,有墓图;子二:不违、不疑。”其后代以居住地不同加以区别,分为章卿派(江阴章卿,今属张家港)与石桥派(江阴石桥,今属华士)。


章卿派一系十传之赵实,入赘常熟钱家,遂定居至常熟,为常熟一系始祖。常熟赵氏自赵承谦于明嘉靖十七年( 1538年)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并成为文化名家,长久不衰,至清末民初约三四百年家族文化不曾断绝。翁同龢(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10期:翁同龢,两朝帝师、六世收藏)以“三百年来第一家”誉之。


赵承谦(1487~1568),字德光,号益斋,四十始举于乡,又十年成进士,授赣州推官,后擢升为南京吏部主事,官至广东布政使司参议,诰授奉政大夫,赠朝议大夫(从四品)。著有《盛唐名家诗》,其生平事迹在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81有详细记载。


赵用贤(1535—1596),赵承谦长子,字汝师,号定宇,隆庆五年进士。刚直嫉恶,议论风发,与王道行称“续五子”,又与胡应麟等称“末五子”。曾与张居正因为“夺情”事件发生冲突,被杖责贬官。张居正去世后复官,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因党争罢官,四年后卒。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明史》有传。四子:琦美、祖美、隆美、玄美,一女。

\

 
匹马出关一书生
 
赵琦美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自幼酷爱读书,天性颖发,博闻强记,落笔数千言。翩翩好古言,论风旨绰有父风,有经世致用之心。其为人豪爽仗义,待人以礼,没有丝毫纨绔子弟作风。手中有千金,也拿去帮助别人,即使损失家产,仍不以为意。赵用贤去世后,赵琦美守孝三年,生活一度拮据。


万历三十一年(1603),赵琦美以父荫入仕,先为南京都察院照磨,“修治公廨,费减而功倍,君曰'吾取宋人将作营造法式也。”万历三十八年初(1610),赵琦美北上任太常寺典簿,同年底通过考试得实授。万历四十二年秋(1614),调任都察院都事。厘正勾稽,必本旧章。


万历四十六年(1618),赵琦美任太仆寺丞(正六品),掌管军马。“印烙之事,人莫敢欺,君曰吾自有《相马经》也。”时值后金女真崛起,辽东频乱。“赵君官太仆寺丞,有解马之役,匹马出山海关,周览扼塞要害,遇废将老卒,从容访问我所以败、夷所以胜者,感激挥涕,慨然奋臂出其间。归而上书于朝,条上方略,君之意以谓天子将使执政召问从何处下手,庶几倾囊倒废,以自献其奇,仅如例报闻而已,君自此默然不自得。”不久辞官归乡。


五年之后,即天启三年(1623)八月,赵琦美重返朝廷任刑部贵州司郎中(正五品),次年(1624)正月十八日卒于北京官邸,享年六十二岁,归葬于武康(今湖州德清县武康镇),钱谦益(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63期:钱谦益,红豆馆里柳如是,绛云楼外人已非)为其撰写墓表。

\

195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古今杂剧》
 

赵用贤藏书
 
赵用贤、赵琦美父子均好藏书,对后世尤其是常熟本地的藏书家如钱谦益、钱曾等都有重大影响。袁同礼在《明代私家藏书概略》中称:万历以后私家藏书,当以海虞为最盛。赵琦美之“脉望馆”、钱谦益之“绛云楼”、以及毛晋(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93期:汲古阁主人毛晋,中国私家藏书刻书第一人)之“汲古阁”,均以藏书雄视于东南。


赵用贤嗜书,酷爱藏书,节衣缩食,平生搜罗达上万册,许多书是他亲手缮抄而成。《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赵侍郎用贤”条曰:“公强学好问,老而弥笃,午夜摊书,夹巨烛,窗户洞然,每至达旦。”


赵用贤有藏书楼“松石斋”,著《赵定宇书目》一册,不分卷,自纪所藏书目,著录图书三千三百多种,是明代流传至今的几部目录之一,对于研究当时的古籍具有极高参考价值。该书目有明清之际旧写本传世,曾为曹寅等人珍藏。


赵用贤收藏了大量珍稀藏书,其中颇多宋、元的珍本和前代碑帖。《赵定宇书目》“宋板大字”类列目55种,“元板书”列目28种之多,晋人碑帖6种,唐人42种,宋人34种,多是收书家视作珍宝的作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用贤不仅好稽古,而且颇重时人著述和杂史笔记的收藏。他阅藏的唐宋元人文集约60余种,但是“本朝文集”胪列竟达190种之多。赵用贤所藏笔记稗抄和杂史野乘更属丰盛。


赵用贤又精于校刻,苦心雌校,经他刻刊的《五经》白文,可乱宋本,世人视作珍藏。又尝据旧本名堑,刻《管子》《韩子》,时号称善本。在他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还曾补刊过王应麟的《玉海》等书。据《常昭合志稿》记载,每得善本,往往由用贤作序,琦美刊刻。

\

《赵定宇书目》 2005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
 

赵琦美藏书
 
藏书数量


赵琦美作为常熟地区的藏书大家,藏书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其藏书数量据董其昌(详情参阅:【收藏大家】董其昌:“以古为师,古为今用”的藏鉴人生)在其著作《容台集》卷八中所言“赵玄度藏书万卷。”钱曾在《也是园书目》所记: “玄度收藏,二酉五车,联架塞屋”。龚立本在《烟艇永怀》云“玄度嗜典籍,所搜聚凡万卷。”


《脉望馆书目》是赵琦美根据其藏书所编订的一本私家藏书目录,著录藏书达4900余种, 2万余册。该目录以《千字文》为序号,如“天”字号,为经部,“玄”字号为正史部等,各部并有颜色区别。书目还首开著录残本宋元本的先例。


此书目有两个版本,一为平江贝墉手写本,此本卷首不署名,今涵芬楼秘笈本《脉望馆书目》即以此本为据。另一种为赵琦美后人据恬裕斋瞿氏藏钞本转录而成,此本卷首有“海虞清常道人赵琦美”字样,今玉简斋丛书本《脉望馆书目》即以此本为据。故二本虽有差别,但总体来说相差不大。不过,赵琦美真正的藏书数量应多于书目中所说的2万余,因为有大量的藏书并没有收录进书目中,如赵琦美经年累月所钞校的《营造法式》、《古今杂剧》等书。

\

脉望馆书目


藏书来源
 
(一)家传:父业子承,乃世之常理,赵家藏书也不例外。赵琦美之藏书,一部分源于其父赵用贤昔日所藏,瞿汝稷在《嘉议大夫吏部左侍郎定宇赵公行状》有言: “定宇楹书,遗之脉望,两目相校,渊源可寻。”即从《赵定宇书目》与《脉望馆书目》相对照,可发现大量相同书籍。


(二)购买:在赵琦美为书籍所做的序跋中,可以发现其购买图书的记录,购书渠道也分几种:


1、购买于书摊:如杨守敬《日本访书志》卷八中有记: "《酉阳杂俎》20卷, 《续集》10卷,明刊本。有海虞赵琦美序云: '美每从吴门过,必于书摊子上觅书一遍,岁戊子,偶一摊见《酉阳杂俎》10卷,以铢金易归。'”可知《酉阳杂俎》一书是从吴中书摊所购。又赵琦美在钞校《故宫遗录》后为此书做跋,在跋中提到此书之底本是在万历三十六年得与吴门书摊。


2、从友人手中购买,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五卷,清常道人跋云: “几己亥,览吴琯刻《古今逸史》中《洛阳伽蓝记》,读未数字,辄龌龊不可句,因购得陈锡九、秦西严、顾宁宇、孙蘭公四家钞本。”知《洛阳伽蓝记》是从陈锡九等四家所购。


3、从书贾处购买:有时有校勘书籍需要,也要从书贾处购得书籍,如校勘50卷《孙逢吉职官分纪》时,赵琦美认为旧钞多谬,除了借金陵焦太史本,而焦本亦多残缺,复赖此本是正之。清常又从书贾搜得宋本第七卷补订入。


4、此外还有他人代购者,如在其《脉望馆书目》吕字号中“续增书目"一项,其中有“万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两儿子常州带归" “本年十一月二十日卫奎带归”之语,可见代购也是赵琦美得书的来源之一。


(三)借抄:借抄书籍是赵琦美藏书的重要来源,赵琦美抄书,或是全书录入,或是部分抄录,依情况有所不同,如《王质诗总闻》二十卷是赵琦美从宋阁本刊本钞录二十余页。《毛诗要义》四十卷,是赵琦美从阁本钞录。


明代龚立本在《烟艇永怀》一书中曾记载赵琦美轶事,称“琦美聚书万卷,绝不借人,其在乡许借者仅三友,而余(即龚立本)居其一。”又如赵琦美曾与焦竑(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89期:焦竑,晚明藏书第一人)、梅鼎祚结成“抄书会”,每三年金陵一聚,互相抄书。故可见赵琦美对于古书的流通思想还颇为古板,不轻易借人。其借书范围狭小,仅限于密友。事实上,赵琦美所交往的也的确多为爱书藏书之人,如钱谦益、于小谷父子、秦四麟父子、梅鼎祚、焦竑、冯舒、冯梦祯、董其昌、何大成等人。

\

宋 李诫 《营造法式》


抄书、校书
 
赵琦美藏书不仅仅收藏而已,还会用心校雠,整理善本颇多,为中国文化传承立下了丰功伟绩。《藏书纪要》云: “明人抄本,吴宽柳佥、吴岫、太仓王元美、昆山叶文庄、连江陈氏、虞山赵清常、洞庭叶石君诸家钞本俱好而多。”可见赵琦美的钞本是远近闻名的。其所抄之书,多补全书中所缺,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版本。


钱曾《藏园批注读书敏求记校正》云:“赵玄度初得李诫《营造法式》 ,中缺十余卷。遍访藏书家,少有蓄者。后于留院得残本三册,又借得阁本参考,而阁本亦缺六、七数卷。先后搜访,竭二十余年之力,始为完书,图样界画费钱五万。”


又如,赵琦美抄校《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所收均为元明杂剧,剧本达340种,名家荟萃,譬如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李文蔚、郑廷玉、贾仲名、桑绍良、朱有炖等,而更多的则是无名氏杂剧。这些无名氏杂剧都是赵琦美请人抄录的,几乎每一本都经过赵琦美校跋。阅读赵琦美的题跋即知该书的主要来源,一是录校于明末宫廷戏的剧本,二是从朋友于小谷的本子转录的。


赵琦美无论是抄校图书,或刻印图书,皆会在书中做序写跋。赵氏对于书籍的整理堪称精细,对于钞校时间、所据底本、对校版本、与刊刻过程都记录详细,为后人整理书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赵琦美钞校《铁网珊瑚》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钞校书籍,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识将一些书画增补进书中,遂成为现今的《赵氏铁网珊瑚》。从校勘《古今杂剧》的错字错语中也可以看出赵氏对于校勘的用力之深。


赵琦美所抄校书籍有: 《古今杂剧》242种、《华阳国志》12卷《附录》1卷、《百夷传》1卷、《东国史略》6卷、《金盔密记》1卷、《汴水滔天录》 1卷、《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20卷乙集20卷、《乾坤宝典》12卷、《王刘公家传》3卷、《成都记》5卷、《数书九章》18卷、《颐堂先生糖霜谱》1卷、《华佗方》10卷、《文房四谱》4卷、《珊瑚铁网》书品10卷画品6卷、《诗总文》20卷、《皇朝仕学规范》40卷、《毛诗要义》20卷、《圣宋皇祐新乐图记》3卷、《字鉴》5卷、《三朝北盟汇编》250卷、《天下各省刻书目》2册、《中兴间气集》2卷、《东皋子集》3卷、《权德舆集》3卷、《张右史文集》65卷、《太仓稍米集》70卷、《梁溪先生文集》50卷附《年谱》、《张光弼诗集》7卷、《杏亭摘稿》1卷、《梅花百咏》1册、《芍药百咏》1册、《牡丹百咏》1册、《劳山仙迹诗》1卷、《营造法式》34卷、《伤寒论》20卷。

\

《铁网珊瑚》资料图
 

刻书
 
赵琦美所刻之书,大多版式精美,为后人所称道。其所刻之书有: 《松石斋文集》20卷、《诗集》6卷、《仲景全书》4种26卷、《陈眉公杂录》24种、《周牌算经》2卷、《音义》1卷、《数术记遗》1卷、《酉阳杂俎》前20卷续集10卷、《新唐书纠谬》20卷、《鹤林玉露》16卷《补遗》 1卷、《东坡杂著》6种5卷、《问答录》1卷、《仇池笔记》2卷、《杂纂》1卷。


《仲景全书》


明万历二十三年( 1595年),苏州流行瘟疫,赵家亦不能幸免。赵琦美在与医生沈南肪交谈过程中知当时《伤寒论》一书并不完全,多有缺漏,赵琦美遂搜集多种版本加以校对与刊刻。第一次刊刻本只收录《注解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名曰《仲景全书》。其后赵琦美偶然发现并得到宋元祐小字本,于是又以此为底本并增加宋云公《伤寒类证》三卷加以校抄,抄后雇佣当时著名刻工赵应期为之翻刻,于万历二十七年刻成依旧称之为《仲景全书》。全书包括宋版《伤寒论》十卷、《注解伤寒论》十卷、《金匮要略》三卷、《伤寒类证》三卷,凡二十六卷。此书校勘与翻刻之精细,基本逼近宋本原貌,于是后人就将赵琦美所刊刻之《仲景全书》直接称之为“宋刻本”。赵琦美之《仲景全书》,自翻刻至今一直被人视为善本。

\

藏书流散
 
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之藏书,大多流向了虞山藏书家钱谦益手中。与钱谦益交好、同为明末清初藏书家的曹溶(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74期:曹溶,清初文坛巨子,收藏巨眼)在其《绛云楼书目题辞》中说:虞山宗伯(钱谦益)生神庙盛时,交游遍天下,尽得刘子威、钱功父、杨五川、赵汝师(即赵用贤)四家书。


又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刑部郎中赵君墓表》有记:“(赵琦美)裴徊久之,过余而叹曰: “已矣,世不复知我,而我亦无所用于世矣,生平好兵家之言,思以用世,好神仙之术,思以度世,今且老而无所成矣。武康之山,老屋数间,度书数千卷,吾将老焉。子有事于宋以后四史,愿以生平所藏,供笔削之役,书成而与寓目焉,死不恨矣。"是年八月,君还朝,寓书于余者再。”可知赵氏藏书,是赵琦美去世前许诺赠与钱谦益。


《读书敏求记校正》、《虞山妖乱志》记有张汉儒控告钱、瞿事件,说赵氏藏书乃钱谦益强取豪夺而去,不过这种攻讦纯属子虚乌有。


赵氏藏书似乎并未保存在钱谦益主要藏书楼绛云楼中,因“甲申之乱”之后,赵氏藏书还大量保存着。钱曾《读书敏求记》有载:“然绛云一烬之后,凡清常手抄秘抄书都未为六丁取去,牧斋悉作蔡邕之赠。”烬余所存之赵氏藏书,钱谦益皆赠与其族孙钱曾。钱曾《读书敏求记》中所载赵琦美之藏书共二十一种。


其后钱曾藏书,多归于泰兴季振宜,季振宜后书多归于昆山徐乾学,从此后便不能细数赵家所藏书籍的流向了。赵家藏书在此后流落各处,在以后多家书目题跋种有记载赵家藏书,如《皕宋楼藏书志》载赵琦美手校《佩觽》二卷;孙从添《上善堂书目》载赵琦美手校本《桓子新论》 十七卷。《数书九章》十八卷,章钰按: 张月霄藏有是书旧钞本,为脉望馆藏书。又如赵琦美三校的《水经注》也流于叶树廉处,后流于小玲珑山馆。可见赵家书籍已然散落各处,而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并且源流清晰的只有《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一书。


《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


《古今杂剧》是我国收录元明戏曲最多的珍本秘笈,可以称之为我国最大的一笔戏曲文献宝藏,此书由赵琦美辑录,从万历四十二年至万历四十五年,历时3年有余。就书目上来看,最初有340种,至黄丕烈(详情参阅:大收藏家349期:黄丕烈,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收藏时,散佚若干,只有266种。之后又经过流失,现今只有242种,其中一半是湮没了几百年的孤本,而这些孤本中就有元人所作的29种,可谓珍贵之至。


今日所存的这200余种,有刻本69种,余下的173种皆为钞本,在钞本中,来源有两种,一种为“内本"92种,一种为“于小谷本”32种,另有49种未标明出处。所谓“内本”,依据郑振铎的解释,是剧本中附有所谓的“穿关”(即曲剧中登场人物装扮,所穿的衣服与所戴配饰)记载。“于小谷本”为于纬家藏曲本。


赵琦美殁后,《古今杂剧》先后由钱谦益、钱曾、季振宜、何煌、黄丕烈、汪士钟、赵宗建、丁祖荫(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77期:丁祖荫,《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最后一任私人藏家)等明清大家收藏,最后由郑振铎(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57期:郑振铎,国家第一任文物局长的不世收藏)在20世纪30年代偶然发现并出巨资购买,后于1938年捐献给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此书的发现震惊学界,无数人为之惊叹,郑振铎毫不掩饰其激动之情,称此书“仅次于敦煌石室与西陲汉筒" ,在十余年后,其又称“这个收获不下于内阁大库的打开,不下于安阳甲骨文字的出现,不下于千佛洞旧抄本的发现。”如此高的评价也显示了郑振铎对此书的珍爱之情。


郑振铎在拿到书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其定名为《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并为之写了3万余字的跋文,此文收录进《西谛书话》中。不过,《古今杂剧》编册整齐,应是后世之功。赵琦美并未对此书详细编目,书流入钱曾手后,钱曾将《古今杂剧》编订成册,排列目次,成果集中体现在其二书目《述古堂书目》与《也是园书目》中,故整理完成后,钱曾将此书定名为《也是园古今杂剧》,钱曾后此书经数家递藏,至嘉庆年间黄丕烈进行第二次整理,整理后已然沿用《也是园古今杂剧》这一书名。直至郑振铎先生在得到此书并未之做跋期间,考证分析后认为此书应定名为《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沿用至今。

\

脉望馆
 
赵氏藏书楼原位于常熟市程家巷,名作“松石斋”,当时县令为抵御倭寇扩建新城,赵用贤在城内另购一宅,便是今天位于南赵弄的宅邸。后赵琦美将藏书楼更名为脉望馆。


脉望的故事出自《酉阳杂俎》,取义于《仙经》:“蠹虫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名为脉望。”“脉望”其实就是古书中的蛀虫。赵琦美与许多的古代文人学者一样嗜书如命,藏书成癖。搜书既多,筑室藏之,以蠹虫啃书所升华之物“脉望”来比喻自己嗜书之癖,着实令后人称绝。


脉望馆是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的私家藏书馆,与宁波天一阁同一时代,为典型的明代建筑。2006年赵用贤宅(脉望馆)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脉望馆又因保存完整,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脉望馆修复后,设立了虞山派古琴艺术馆。大厅东侧厢房內则是关于脉望馆的陈列,正中悬挂“脉望馆”匾额,柱间有铁琴铜剑楼(详情参阅:大收藏家400期:瞿氏铁琴铜剑楼,中国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第四代主人瞿启甲题写的“一榻春生琴上月,百花香集案头书”对联。
 
赵琦美另有著作《辽事疏》《容台小草》《雅乐考·后集》《栢台草》。虞山赵氏文化脉络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后世著名藏书家尚有赵宗建(1824~1900),其藏书楼名“旧山楼”。
 
参考资料
曹培根《常熟赵氏文献世家第宅及藏书流变考》
金昱杉《明代藏书家赵琦美研究》
郑爽《明代藏书家赵琦美研究评述》
曹江月《虞山赵琦美藏书考述》
李圣华《虞山赵用贤论》
钱超尘《赵开美生平事迹考》
徐子方《赵琦美生平履历考论 纪念赵琦美抄校本古今杂剧发现80周年》
其它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