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推荐 > 名家记叙 >
谢稚柳是一本书,一生都读不完!

谢稚柳是一本书,一生都读不完!

时间:2021-05-17 15:13:41 来源:国画研究会 作者:

谢稚柳是一本书,一生都读不完!

\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能够做到将书画鉴藏、书法、绘画、史论、诗文集于一身又融会贯通的大家,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谢稚柳便是其中一个。
书画大师陆俨少曾经说过:“像谢先生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著名章草大王王蘧常曾赞叹:“谢稚柳是一部书啊!”的确,他像是一本书,一生都读不完!

 \

谢稚柳《水墨山水》
 
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江苏常州人。擅长书法、绘画及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谢稚柳从小受家庭的影响,16岁随江南知名学者钱名山学习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早岁从钱振学画,19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来宗法宋元,从北宋王诜入手得巨然之堂奥,拙朴浑成,形成了严峻清丽的画风。

 \

前排:从左至右 谢稚柳、张大千、陈巨来
 
谢稚柳19岁时经兄长谢玉岑介绍,结识了30岁的张大千。谢稚柳常常于周末乘车去上海,看望兄长的同时,常与张大千谈诗论画,一来二去便成了非常好的朋友。张大千称谢稚柳为“柳弟”。与张大千结交后,谢稚柳干劲大增。 

\

1942年,谢稚柳应张大千之邀赴敦煌研究壁画,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成为研究敦煌艺术与印度佛教关系方面的权威著作。敦煌之行使得他画风大变,画艺大进。
张大千曾表示:“中国当代画家只有二个半,一个是溥心畲,一个是吴湖帆,半个是谢稚柳。”他还对谢稚柳的《槲树啼猿》大加赞赏:“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能得张大千如此赞誉,谢稚柳的绘画水平可见一斑。

\

谢稚柳《槲树啼猿》
 
1949年张大千流转海外,后又赴台定居。两人天各一方三十多年,虽不曾相见,却音信末断。1964年张大千在巴西,用出自英国黄牛“九牛一毛”之耳内毫毛制笔,笔杆上刻有“艺坛主盟”,送了毕加索,送了台湾的黄达云,也送了一对给谢稚柳。笔到国内时,文革正开始,这对笔就此被封存在上海博物馆。
 

\

谢稚柳《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张大千作题跋

直到1974年,谢稚柳才领回这对大千所赠之物。他为此特别写了《张大千寄赠牛耳毫笔》诗:“十年风腕雾双眸,万里思牵到雀头。豪气何堪摇五岳,墨痕无奈舞长矛。蛮笺放浪霞成绮,故服飘飖海狎鸥。休问巴山池上雨,白头去日苦方遒。”道出了谢老的万般思绪。

1983年,张大千辞世,谢稚柳赋诗悼念:“应悔平生汗漫游,老亲乡土泪难收。何时脉脉双溪水,并向金牛坝上流。”(张大千“摩耶精舍”在台北外双溪,故居则在成都金牛坝。)
 

\

谢稚柳《摹古人物画》
 
新中国成立后,谢稚柳成为上海中国画院第一批画师。41岁时,上海文管会成立,聘请他为编纂。
 

\

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卷》
 
20世50年代中期,北京琉璃厂论文斋老板、古玩商靳伯声先生受朋友之托,想出售宋代王诜的《烟江叠嶂图》手卷。靳为此找到在上海博物馆工作的谢稚柳,谢稚柳看后认为是真迹,于是让靳伯声先生留下此卷。不料,在上海例行的收购文物鉴定专家会上,几乎所有的专家不看好这件《烟江叠嶂图》。有人说:“此画面熟,20世纪30年代就见过,已是公认的假画。”谢稚柳只说了一句:“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我还要研究。”
 

\

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局部
 
会后,谢稚柳将专家鉴定会的结果告诉了靳伯声,表示画作上博不能收,但他自己想买下,经讨价还价,最后以1600元成交。当时谢稚柳也只是拿工资吃饭,无其他收入来源,只能卖掉自己收藏的一批明清字画,分3次才付清这笔款项。
 

\

宋王诜《烟江叠嶂图》局部
 
然而,到“文革”时,谢稚柳因这张画吃足了苦头,造反派说:“即使是假画,也暴露了你与国家争文物的野心!”此时,在上博工作的钟银兰女士为了洗刷谢稚柳的冤屈,顶着各种压力,对王诜《烟江叠嶂图》手卷重新进行了考证,经过与真迹反复对比,最终得出《烟江叠嶂图》手卷是北宋王诜真迹的结论。谢稚柳得知后,连声道谢。
 
1997年,谢稚柳与陈佩秋商量,决定将北宋王诜《烟江叠嶂图》手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此画遂被定为一级品,成为了上博的一件“镇馆之宝”。
 

\

《上虞帖》,又称作《夜来腹痛帖》,是唐朝人临摹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麻纸摹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同样,上海博物馆另一件“镇馆之宝”——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也是借谢稚柳的慧眼一锤定音。“文革”动乱中,上博工作人员万育仁在清理文物时,于竹筐内发现了《上虞帖》,但其当时被一些专家认为是赝品而打入“冷宫”。
 

\

《上虞帖》局部
 
1973年,有人提议将其送到北京去鉴定,但是他们想起了此时尚未得到“解放”的谢稚柳,谢稚柳作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将《上虞帖》与其他王羲之唐摹本作比较,认定为唐人摹本。他发现,在帖的右上角南唐“集贤院御书印”之下隐约有一方印,但已无法辨认。谢稚柳凭着他丰富的鉴定经验,认为这方印应是南唐的“内和同印”,但当时没有人能看出这方印。最后经过同位素钴60照射,果然确认为“内和同印”,从而证明了谢稚柳的论断。
 

\

谢稚柳《云山墨戏扇面》
 
1982年,谢稚柳与启功、徐邦达等组成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对全国馆藏书画做整体鉴定。1983年,谢稚柳受国务院委托,出任全国书画鉴定组组长,历时8年,走遍全国各地,为各省市博物馆的书画藏品进行鉴定,取得丰硕成果。
 

\

谢稚柳《贺西泠印社建社九十周年》西泠印社藏
 
上世纪90年代,常州人民政府决定建立“谢稚柳艺术馆”。谢稚柳闻讯十分高兴,特挑选自己的精品山水、书法、对联20件,馈赠给“谢稚柳艺术馆”。
1991年7月,他携夫人、知名书画家陈佩秋回到阔别50余年的故乡,幽默地说:“过去古人讲的是衣锦还乡,我今天不是衣锦还乡,而是还乡衣锦……”。1992年9月18日开幕之际,他又赠送各种荣誉证书和12开花鸟册页及出版书籍多部给了艺术馆。1994年在谢稚柳铜像揭幕时,他又将启功、杨仁恺等名家的题词捐献给国家。
 

\

谢稚柳《水墨山水图》
 
“绘画贵有自己的面貌,但是老是一个面孔,也会使人望而生厌,有些倒胃口的。”谢稚柳对自己的画永不满足,永远求新求变,在他进入“耄耋”之后,仍然这样要求自己。
1995年春天,85岁的谢稚柳到美国小住。他在家人的陪同下,遍游加州名胜。夜阑人静,忽而风作,听松涛似千军万马,观星汉无际飘飘渺渺,谢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归来后即创作了题为《优胜美地》的一组14幅册页,真是“下笔千言,洋洋大观”。

\

1997年6月1日,著名书画大师谢稚柳逝世,享年87岁。
 
“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是谢老回顾平生的总结,也是其纵览画史,参悟造化真知灼见,为后世学人开启门径。
 

\

谢稚柳《花鸟扇面》
 
谢稚柳花鸟画:
 
谢稚柳的花鸟画,在研究徐熙的落墨法之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以落墨为格,在墨的基础上设以杂彩。这种墨彩融为一体的格调,使灿烂夺目的花朵,带着浓郁酣畅的浪漫主义诗境,呈现出朦胧的美。
 

\

《枫叶竹禽图》

 \


《红衣画眉》
 

\

《秋实山禽》

 \

《红梅》
 

\

《红叶双鸟》
 

\

《共占春风》
 

\

《翠竹小鸟》

 \

《百年富贵图》
 
谢稚柳闲来爱养花,在他居住的巨鹿园里,亲手栽培了几十盆五针松、月季花和杜鹃花,但他最喜欢的却是荷花——他崇尚荷花的高洁和美丽。刘旦宅曾感慨地说:“张大千的荷花工笔重彩带金碧辉煌,充满富贵气又毫不俗气,可比作杨贵妃;八大山人的荷花似乎不在意花形叶态,外在并不美,却有一股内美,可比作丑女钟无盐;谢稚柳的荷花则是荷叶舒卷有致,花朵清气可掬,那种冷艳的意味为旁人所无,可比作李清照。”
 

\

《红莲》
 
谢稚柳山水画:
 
谢稚柳喜欢用青绿重彩描绘江南山水,那连绵的山峦,无尽的林麓洲渚,恬静的山村渔舍,竟是一片平淡天真。

 \

谢稚柳 《水阁松风》

 \

谢稚柳 《仿梁楷山水》

 \

谢稚柳 《石上泉声》

 \

谢稚柳 《晴江帆影图》

\ 

谢稚柳 《翠岭山泉》

 \

谢稚柳 《青绿山水》

 \

谢稚柳 《碧崖轻舟》

 \\

谢稚柳 《春后西湖》

 \

谢稚柳 《林壑飞泉》

 \

谢稚柳 《林泉山色图》

 \

谢稚柳 《屏山烟霭图》

 \

谢稚柳 《青山图》

 \

谢稚柳 《曲江行舟》

 \

谢稚柳 《群峰夏绿图》

 \

谢稚柳 《山川晴日图》

 \

谢稚柳 《云谷林亭》

 \

谢稚柳 《出谷飞泉》
 

\

谢稚柳 《青山红叶》

 \

谢稚柳 《松泉图》

 \

谢稚柳 《松曝林亭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