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别推荐 > 名家记叙 >
一个没学历的老人,震惊画坛

一个没学历的老人,震惊画坛

时间:2022-06-23 14:18:41 来源:尚道书画院 作者:

一个没学历的老人,震惊画坛

\\\\\\
1

\\\

他就是
深得徐悲鸿高度赞扬
并被其赞誉为
“当代中国画坛翎毛第一人”的
自学成才的大师

\

刘奎龄
(1885─1967)
字耀辰,号蝶隐
自署种墨草庐主人

 

\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动物画一代宗师,
被誉为“全能画家”
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
若将所画的作品聚集在一起
不仅画了一个动物园
而且还画了一个植物园

\

他将西方水彩画的“湿画法”
与传统中国画的“没骨点染”相结合,
首创能准确表现动物皮毛的
“湿地丝毛”技法,
作品生动逼真,令人耳目一新。

\\\\

独辟蹊径,无师亦可自通一辈子在自己的小院未曾走出国门也未曾受过专业的美术培养却能够将西方美术文化渗透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国画中
30余岁,以卖画为业。60岁左右技法更趋成熟

\

1885年6月13日刘奎龄生于天津。南开中学首班毕业生,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研究五代、宋、元诸家,尤其是明代吕纪、清代沈铨的画技,并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

他没有机会从师学艺而是以对艺术的赤诚之心和坚韧不拨的毅力孜孜不倦地自学成功

\\

他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将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挖掘得恰到好处。

\

他的画既有工笔特色的精意结构,又有水墨小写意的笔墨韵趣,

\

刘奎龄笔下的花鸟畜兽大多来自生活,源于他对大自然动物的细微观察,既不照搬自然,也不复制古人,

\

他真正做到了将古今优秀的笔墨传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象、西洋画的真实感和整体感与其丰富活泼的艺术想象,极为圆满地融为一体。
刘奎龄的绘画艺术将西洋画以及日本绘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

刘奎龄的画最大特色就是:以传统的水墨画勾写点染,但加进了西洋画的透视、解剖法,造型严谨,形神兼备,且有西洋画的色彩法,故而画面上的物象更具体,更丰富,更逼真,且有光感。

\

最难得的是,
刘奎龄画中有一股清气和新气,这是绘画能进入艺术的根本因素。尤其是”清气”。

\

还有很多人看了某画后说“没有感觉。”主要就是画上缺少“清气”。没有才气的画人画出来的画,一是不生动,二是无清新之气。

\

刘奎龄创新动物绘画技法,采用湿地丝毛法,使国画动物出现了划时代的进步,是水在国画中单独使用的成功典范。


\

刘奎龄的画造型生动准确,对动物的习性神态的观察、精致入微,理解很深。

\

刘奎龄画得活,
把“板、滞、结”都解决了,生动而有情趣。

\

在技法上他不是一味求变,而是善于结合运用多种用笔、晕染的技法,在关键处着力,工整而传神,富有表现力。用色淡雅,全画色彩协调,善于薄中求厚,和掌握色彩之简的对照关系。章法上讲究虚实与映照,不入俗套。
刘奎龄对线描及笔触的认识,并没使其作品的“骨法”弱化,而是将笔于墨、彩等其他迹象浑化到如此

\\\\\\\\\

所作时间跨度大抵在35岁至65岁之间,诗成就逊于词,但诗风质朴,多写农家田园景色。


\

刘奎龄决非一个单纯的技术型画家,
他在文学方面极高的造诣。


\

刘奎龄把山水画的皴擦技法融入没骨法之中,所画的走兽翎毛,不用勾线而骨法严谨,不刻意强调光影而体感强烈,不笔笔丝毛而成功地表现出皮毛蓬松油亮的质感。

\

刘奎龄走兽画以勾勒设色为主,兼以没骨、水墨,突出用笔的节奏变化,讲究花叶形态色泽的装饰性趣味。

\\

刘奎龄的作品完全是中国绘画的面貌,但又不同于传统作品。他在前辈的工笔画技法上进行了开拓和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

刘先生苦心孤诣,特立独行。
径自寂寞求索,没有鲜花铺路,没有掌声喝彩,脚步沉沉,在人生旅途中艰苦跋涉。
惟其如此,心静若水,布衣芒鞋,才成就了一位淡泊超逸的艺术大师。
耄耋之年悄然离去时,给后人留下一行踽踽前行者的足迹,也留下几许无言的思索……

\\

刘奎龄被誉为全能画家,风格鲜明,跳出古人之藩篱,形成“刘派风格”。

\\\\\\\\\\\\\


刘奎龄的绘画艺术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研究五代、宋、元诸家,画风受明、清影响;
第二阶段为30年代后期,在学习郎世宁画法基础上,将西洋画之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纤细逼真,神态自然。
第三阶段是40年代后,画技又进一步,自成一家。与刘子久并称“津门二刘”。

\\\\\

天津博物馆藏刘奎龄的代表作《上林春色图》,画成于1938年,当时他54岁,正是一名艺术家技艺和思想最成熟的时期。此画取材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的片段,表现了宫廷苑囿中的珍禽益鸟、奇石峥條、花草富丽的生动景象。画中描绘了雄雌两只孔雀栖息于巨石之上,石下绘红白两色牡丹。
两只孔雀造型极其准确逼真,尤其是翔毛的质感和亮度,大有抚之若触、呼之欲出的感觉。画面设色艳而不俗,代表了近代中国花鸟画写实画法的高峰。

\

羽毛运用渲染和丝毛相结合的技法,使孔雀身上的翎毛非常逼真且具有质感。巨石釆用写意的画法,用笔恣肆放纵。牡丹花釆用没骨的画法,使人感觉细而不腻,极其典雅。整个画面工写结合,对比强烈。

\\\\

刘奎龄所画的大量走兽画中,以狮、虎、豹的创作最为有代表性也最为生动。其中尤以1945年所画的《走兽四条屏——狮》最为精彩,画中一只雄狮正在一片杂草丛生的荒野之中伺机而动画面中只有狮子的面部爪子及骨豁的转折处用墨线勾出

\\\\\

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告知删除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