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品鉴 > 名家讲堂 >
聚焦| 冯远:现实主义命题的多样化艺术阐释

聚焦| 冯远:现实主义命题的多样化艺术阐释

时间:2020-11-26 12:40:45 来源: 名家翰墨 作者:冯远

聚焦| 冯远:现实主义命题的多样化艺术阐释

\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和重要成果,繁荣已是不争的事实。总体而言,广大美术家自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努力创作,无论就个人或整体、基础水平和艺术水准,还是形式的丰富性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从政府、社团、专业机构举办的大量不同类别、规模的艺术展览看,都取得了可喜业绩,涌现出大量优秀人才和好作品。
 
习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文化”的号召,化为美术家们在艺术实践中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精华的“本来”,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优秀外来艺术成果的自觉行为,这个转换、吸收、创新为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美术的未来广阔发展前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法路径。
 
相比较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现代、后现代主义种种艺术中日渐疏离人、疏离人的现实精神诉求(并非指全部)的现象和有堕入形式主义、样式主义,甚至是某种概念操弄、观念游戏和理论的玄幻表述之嫌,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艺术,在这百年变局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更具人文价值、文化意义,更富生命力的特征,这无疑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的根本要义所在。
 
当然,在这个发展变化的繁荣格局中,我们的美术创作也需要理性地看待和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表象来看:具象写实样式的普泛化倾向、绘画技术的描摹精细化、炫技化倾向,单一风格的跟风重复化倾向、图解现实主义主题绘画倾向,以及新的概念化程式化倾向抬头等,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深层来看:作者因综合学养欠缺连带作品精神性因素的弱化,主题绘画内涵的浅显化倾向以及因想象力、创新意识不足所导致的相当数量作品的同质化、类型化倾向等,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从外部环境因素看:社会公众美育普及、审美认知仍多停留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看图识故事阶段,看不懂也缺乏主动认识接受各类创新探索艺术、外来艺术、非具象抽象艺术等的主观意愿。美术评论、媒体宣传缺乏适时引导、普及教育脱节等,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多样化创新艺术的发展、传播,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努力加以改变的。
 
上述种种,既关涉艺术多样性的实践问题,也关涉文化生态链如何提升大众审美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此为延展,提出现实主义命题下的多样化艺术阐释的实践性问题:
 
我们确实善于画故事、演故事,善于设计情节并具有在细节上做功夫的优长,我们确实也关注了现实主义艺术精神要求关注人的命题,并且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了相当的熟练程度。但是我们在乐此不疲地描绘、演绎目力所及的现实世界状态、营造感人“故事”,亦即“我们当下怎么样”的同时,却忽略了仰望星空和对我们自身内心细微的追问与探究,亦即“我们从何而来”,缺少了对未来理想和人类命运的想象与关怀,亦即对“我们将向何处去”这个古老的哲学、社会学、人文命题的关注以及浪漫、表现主义艺术手法的阐扬。谙熟已久的实用主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遮蔽了我们心灵的视野、眼力和想象能力、审美认知能力。因此,当我们面对现代绘画《格尔尼卡》、科幻电影《盗梦空间》等一批当代经典艺术作品时,会憣然醒悟我们原本可以,甚至也应该和能够做得更好、更主动。那就是现实主义命题中关于人和人所置身的现实情境与人类的理想是可以并应当通过多样化艺术阐释,做得更为丰富多彩的。同样的情况不止于美术,在文学戏剧、影视等行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令人欣喜的是,笔者在第13届全国美展的壁画和实验艺术展区看到了可喜的端倪。
 
让我们来重温那件大家熟悉的作品。

\

西班牙:毕加索 格尔尼卡 布面油画349.3×776.6cm 1937年
 
1937年4月,纳粹德国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三小时的轰炸,导致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死伤平民无数。法西斯的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为了表达抗议和哀悼,毕加索义愤填膺,创作了《格尔尼卡》——一件现实主义主题性作品。
 
欧洲同行惊异于作者对传统绘画样式的颠覆和突破既有艺术规律的大胆勇气,他们将之解读为“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兽性、灾难、痛苦”。作品中一位妇女从火中的屋上掉下;另一妇女冲向画面中心;左边一位母亲和一个死孩;地上一位战士的尸体,一手握剑,剑侧是一朵正在生长的鲜花;一匹老马为长矛刺杀;举首顾盼的牛、牛和马首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喙的鸟;从窗口斜伸进手臂,手中掌灯,发出强光,照耀着血腥场面。全幅作品由黑白灰三色构成,描绘轰炸后的惨状。
 
评论家则认为作品反映了画家对传统古典绘画因素的吸收,如怀抱死婴的母亲似乎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手持油灯的女人,令人联想自由女神的造型;高举双手仰天惊呼者,似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身姿相似;张臂倒地的士兵,似与意大利早期某些战争的场面中的形象有关联等等。他们称赞《格尔尼卡》大胆创新、精心设计,令荒诞杂乱统一而有序的象征性艺术语言独树一帜等。
 
本文无意为这件已在世界艺术史中成为教科书级的经典作品张目,更无意以之比对我们成果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传统,但却想呼应科技界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希望百年变局时代的现代中国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思想和成果。须知,想象力和勇气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创新智力和动能表征。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艺术创作,是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会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语言的集成,是想象与创意的链接。现实主义命题下的多样化艺术阐释既需要从理念上,也需要从实践层面切入,分别在体裁、题材、形式、方法(包括材料)上发力,在创作观念、内容、风格、语言上归避既有,才有可能为创造多样性找准起点。
 
观念,在创作中具有先导性,如果耽于循规蹈矩、惯性思维,沉缅于自我风格塑造的驾轻就熟,就无缘突破既有创新独造。内容,是作品多样性的基本要素,善不善于总结经验,能不能认清变化中的规律,吸取前沿成果适时调整理念,用活各种资源,拓展表现内容,凝缩古今中外精华,调度一切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创意图形,运用多种语汇,连接个人的、民族的与世界艺术潮流,是能否成就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创新的核心要旨。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说:“艺术总在创新,任何不是创造、发明、发现的作品都没有多少价值。”陈寅恪更是坚持“四不讲”原则,即前人、近人、外国人、我自己讲过的都不讲,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刘勰)。多样性艺术的勃发与繁盛,依凭对原创潜力的充分发掘发挥;多样性要求艺术家有独辟蹊径、开风气之先、突破常规窠臼的胆识,善于激活和放大独特资源禀赋,以及不断推出新的创意构思的理想追求和不懈热情。
 
作为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寄望的是质量不断提升的文艺繁荣,是一个文艺思想和想象力充分活跃,创新动力、原创之力喷涌的;一个主旋律和多样性艺术竞相媲美、美美与共的;一个百花竞放争艳、美育普及和审美水准呈螺旋型提升又相互作用的;一个中国美术史家参与记录、书写、评价世界艺术历史的大繁荣愿景。
 
我们需要建构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体系,研究打造中国特色的理论工具、方法论和价值评价机制,向世界贡献中华文明的文艺理论架构、学术观念、学派思想,无有理论的突进,实践将陷于茫然。我们还需要在全社会营造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关爱个性发展的多样性;重视人才和成果评价机制的多样性原则;鼓励奖励褒扬多样性创新的氛围;倡导尊重呵护礼敬多样化创新创造,以及学会虚心学习、认识理解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创新成果的风尚,而不是沾沾自喜、盲目自信自满,以此助推美术创新,助推全体国人综合文明素质在小康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
 
当今时代,各种艺术门类互渗互融,齐头并进;各种样式交叉融合,科技与文艺如影随形;科技、观念、材料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将给艺术的表现形式、发展样态、生产方式、传播和消费理念带来颠覆性的变化。从现代声光电技术引入舞台艺术,从数码电影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等高新科技推动的文艺创新呈爆发式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影响力,到传播方式的大数据、全媒体、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化、虚拟数字空间等,其未来的发展远未定型,未知大于已知。谁能回答,当年曾豪言的与人类共生不死、不下课的架上绘画在可知的未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是面对已然接踵而至、层出不穷的多样化创新观念、手段形式途径的挑战,一切都将归结并服务于一个根本:那就是作品,不断创新的作品,多样丰富的好作品。

文/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本文是冯远先生在中国美协第三次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冯远简介:

\

冯远:
中国画家 艺术教育家 文化学者

现任: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冯远作品赏析:


\

《二〇二〇中国抗疫祭一一为致敬英雄哀悼罹难者而作》

冯远履历:
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中学始喜好绘画,自习连环画、插图等。1969年,初中毕业,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场务农,历时8年。1977年,调入辽宁省文艺创作办公室美术摄影组工作,干部职务。1978年入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班。师从导师方增先。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国人物画教学、科研、创作。1984年起历任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务处长,副教授,副院长,教授。获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六届、七届全委委员,浙江省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9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200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当选中国文联委员。2003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2004年调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5年调任中国文学艺术界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九、十、十一届驻会副主席,十二届兼职副主席。2007年至2020年历任全国政协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委员。2008年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2012年受国务院聘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2013年兼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2016年兼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2018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

《世纪智者》


代表作品:中国画:《世纪智者》、《屈原与楚辞》、《今生来世》、《长城》、《星火》、《英雄交响曲》、《远山》、《逍遥游》等。连环画:《沈晓霞相会出师表》、《上海的早晨》等。作品入选第五、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大量的美术作品大展。获各类奖项10余项次。撰发表论文述著、评论、教材百余万字,出版画集、画册、专著、教材10多种。

\

《屈原与楚辞》


论文专著:
《人的艺术和艺术的人》、《重归不似之似》、《回到单纯》、《苍穹之下 表象之上》、《学院的当代使命》、《关于21世纪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探析》、《水墨人物画教材》、《中国美术院校教学示范精选》、《东窗笔录》三卷本等,多篇论文获科研成果奖。

\

《心声》

活动组织:2001年策划组织《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国家20世纪美术精品收藏工程》。2006年策划组织《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1年策划组织《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曾受文化部委托,执笔起草《高等美术教育方案》。受教育部文化部委托,执笔起草《艺术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

《公民》


艺术主张:
……
以我看来:艺术之谓高贵端在独特的创造,艺术除了掌握技艺并发挥至熟谙极则、精妙境界之外,更是一种无重复性的创造活动。衡量艺术家成功与否的尺度取决于其是否找到恰切的取材位置和独到的艺术语言。多年来,我边教学,边创作,边尝试不同以往的绘画形式,选择、扬弃、再选择...


时感山穷水尽,复又柳暗花明。饱尝困惑的苦涩和豁然开朗之喜悦。尽管如此,我还是欣赏毕加索的座右铭:不要重复自我。
 

\

《母子图》


我崇尚伟岸,试图在一片红牙檀板的世界中,响起铁板铜琶的雄肆之声。也许是因天性使然,抑或是坎坷经历所致,斯芬克司永恒之谜诱我陷入荆莽苦海,九碰壁而不知返。我画历史,意在为民族立碑;我作孽海沉浮,乃感喟人生苍凉;我画天界,是因悟出了至大至微;我作文字,是觉出了书法抽象结构美与绘画源出同一律;我写罗汉作汉魂,旨在驾驭并强化传统绘画技艺,同时探讨水墨画向抽象阶段过渡的可能性……
 

\

《逍遥游》


光阴荏苒,倏忽已过不惑之年。近些年来,恭职之余,我每年除要求自己完成一两幅大画,表达子思子想、所求所冀,又研读笔记种种现代主义理论书刊外,也常常浏览传统中国文学、艺术理论读本。一来用于比照;二来于现代艺术文论艰涩曲奥中松弛心脑。中国古典文论、历代曲赋诗词、散文之隽永醇美,每引我入胜而吟诵流连,一唱三叹。于是断断续续积攒了百余幅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这批画作中,既有求表达我心仪神往的奇恣纵肆、沉雄豪迈的激情和力度的大幅创作,也有一反时风中诙诡谲噱、俳谐佯狂的侠风和戏玩影响的小幅诗词画意。弥漫浸润于笔墨、色彩、造型之间的,既有奔放激越的气势写照,也有抒写平和、委婉、纯净之气,虽宁和澄明、蕴藉含蓄又鲜丽不失雍容的静逸之趣。我觉得,无论是对静逸之趣的追求,还是努力表现中国文化致博大、尽精微,阳刚、醇美的理性精神,两者并不相悖,甚而因为有了这些实践,才令我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有了更为丰富、完整的理解和认识。

\

《夏之乐章》


我当然很在意笔下每一幅创作的视觉形式和造型形式感,我喜欢用笔运线的舒展畅达和笔墨组合的朴茂强悍,近年来又喜好借助色彩来铺张烘托意境气氛。我不赞成创作中的造作和玄虚,因此我下意识地回避采用过于奇险、过于虚妄、过于极端的构图:对于行笔用墨运色的工与意、平与奇、质与文,以至繁实与空白、修饰与自然之类的方法选用和造型设计等,都介于似与非似偏重于似,立足于两极相对的居中地带,寻找那种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着眼点。虽然这些作品的实际效果仍会有如此这般的不足和遗憾。但是作为主观追求,则是我对历史文化积淀中有关壮美和醇美特点的体验、感悟的结果。如果说是秦汉文化撼我以雄强旷达,那么隋唐文化则沐我以璀璨辉煌:如果说宋元文化濡我以工致谨严,那么明清文化则就润我以超拔清丽;如果说是北方文化育我以淳朴坚实,那么荆楚、江浙文化则就诱我以诡奇灵动。大化流衍,苍海一粟,绘艺天涯,承先启后,探其堂奥需倾一生心力。果若参透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又孜孜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耕耘,也就不枉为适逢盛世的当代中国画家了。
 

\

《心藩》
 
艺术显现的是形式,其产生的视觉效应是沟通观者并与之形成共感,达到交流的直接渠道。组成形式的多个局部经由技艺来完成。技若语言,赖以传达神采、气韵。形式、技艺背后便是精神在起着驱策作用。精神、形式、技艺三者,俱不可缺。均可为主,又皆可为辅,唯视读者择其不同角度品评是焉。但成功的作品必三者兼胜。世事纷扰,要保持一种寻常、中正、平和的心境,于中国画家来说,何其重要又何其不易。读书以补艺,写字作画以养气。体悟人生,立身为人,丹青写人,体现人格精神,体味一种东方情致——在我则是最好的修炼日课。化解人境嘈杂,营造起纯静淡远的氛围,保持理想中的一方净土。摒绝虚妄,不谋技显;非刻意追求,又非漫不经心;而以从容丰浑的笔墨、色彩、语言将我对中国艺术精神和文化意境的品味、把握形诸于毫端绢素,捕捉那充盈于思想的、文化的、历史的、寓形体表象内中的中国精神气度和神韵气息。……

\

《逐日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