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展览中心 > 展览预告 >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颜伯龙绘画展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颜伯龙绘画展

时间:2021-09-30 16:17:16 来源:永乐文化 作者:

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颜伯龙绘画展

 

\

开幕时间

2021年9月29日15:00

展览日期

2021年9月29日~2021年10月15日

展览地点

永樂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骏豪中央公园广场A2座6层)


民国时期,“京津画派”依托传统艺术资源汇集的优势,精研古法、风格鲜明,其影响深远。这其中,画家颜伯龙不失为当中的一位佼佼者。
颜伯龙(1898~1955)满族,正黄旗,北京人。本名云霖,字伯龙(以字行),号“长白布衣”,所居椿草堂,为民国时期京津画派著名的画家,工写兼长,亦善作山水、花鸟。颜先生一生博学众长,艺心精进,对于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艺术家颜伯龙
9月29日~10月15日,永樂艺术空间将推出「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颜伯龙绘画展」,分两次展出颜伯龙先生两百余幅书画遗作精品,为各位热爱艺术的观众呈现颜伯龙这位近现代京津名家富于个性的艺术特色。

\

本展览作品均出版于《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颜伯龙》,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7月
 

京津名家,博学众长


20世纪画派迭起,名家辈出,在这个文化多元相互冲击的时代,中国传统艺术也在面对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潮流。而借助着清代以来此处书画艺术资源的汇集,形成了以“中国画学研究会”、“松风画会”等流派为代表的“京津画派”。区别于“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京津画派”依托明清以来逐渐汇聚的传统书画资源以及艺术生态,形成了“精研古法”,传统功底深厚的鲜明特色,至今在画坛之中仍可感其遗风。
 
颜伯龙先生在绘画上的成功,是中国绘画的成功,是中国文化的成功。

 

——陈佩秋
2018年11月18日

京津画派当中,不乏齐白石、陈师曾、张大千、溥心畬这类大家,而颜伯龙的艺术生涯便起于京津画坛这一独特的艺术环境中。颜伯龙师从于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等京津巨擘,得诸位大家提点,年轻时便有如此高的起点。而就学于北京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的经历,更使得他能够脱离“泥古不化”的窠臼,在中西、古今之间走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道路,形成笔法风格独特的“颜派花鸟体系”。

 \

颜伯龙 猴戏图
1941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30 ×50 cm 

 

精研古法、中西融合


古物陈列所以及之后的故宫博物院所提供的展览环境,为京津画家群体研究古人书画之法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这也使得京津画派在书画创作理念上也注重“精研古法”这一道路,而颜伯龙亦不例外,在他的画作中,我们时长能够看到“拟元人”、“仿林良笔法”、“仿李复堂笔法”等题跋,先生涉古之深之广,可见一斑。
其早年、中年作品当中,更是能体会到师法明清而上溯宋元的传统功力,花鸟得陈白阳、周之冕余意,又研习八大山人、华喦等名家笔墨;其设色青绿与浅绛兼容并蓄,古雅而不乏一丝新意。其书风更是得唐人怀素、孙过庭等笔意,带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展之便有清新之意。

\

颜伯龙 素衣丹心
1941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98 ×33 cm

\

颜伯龙 水仙图
1939年作
设色纸本  立轴
67 ×35.5 cm

 

重视写生,兼带神意


翻开中国近代艺术史,是一个“古今”、“中西”冲突交融的时代,而其中“写生”和“写意”便是画坛中讨论一个重要的讨论焦点,其争议在书画界尤为明显。颜伯龙先生早年曾在北京艺专接受过受西方影响的美术学院教学,对于写生格外重视,尤其注重观察自然景象,得物象之形神,然而他仍然不忘中国画的传承之本,研习古人,在其中得古人神韵,因此,他的作品又区别于完全写生而来的精准甚至刻板,而是在平面的形象中带出自己的神韵。


颜伯龙作品中物象的形,不同于西画的素描造型,他笔下的花鸟鱼虫是平面性的,形象工整,是带有意象性的笔墨造型,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人文情怀。

——邵大箴
《“京津画派”名家颜伯龙》

 
自搬进东直门内北新仓仓夹道8号院后,这个小院就成了颜伯龙的艺术天堂,在这里,他精心布局,勤劳植栽,营造出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在这里,他时时细心观察自然的变化、四时的更替,形成了一个浑然天趣的艺术世界,而这一世界又借助他那传统深厚的用笔,在画面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

颜伯龙 猫鱼图
1939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0×33 cm

 

一片赤诚,艺老而精


观颜伯龙晚年的书画,画面中的似乎更有一番韵味,鸟雀的眼神之中似乎自带灵性,仿佛跃然而出,而他笔下在晚年也是愈发“八面玲珑”,“炉火纯青”。这背后是颜伯龙一生人书俱老、画艺精进的历程。先生一生置身于治艺治学,更未曾荒废。其痴其赤,在他再传弟子刘鸿尧的记载中可见一斑:
 
有一次,他怀抱书卷风尘仆仆赶回家中,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夫人问起,你买的米在哪里呢?先生一脸茫然,这才猛然想起自己出去是为家中买米粮去了,但钱已经因买书花光……

——刘鸿尧
《宋元意蕴的巨擘——颜伯龙》

 
也许正是其痴如此,其画艺方能大成,并最终以其高超的技艺,传承民族绘画之精髓,突破泥古之窠臼。在充满坎坷和迷茫的中国近现代画史当中,走出属于自己,又引领时代的艺术道路。

 \

颜伯龙 钟馗
192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33 ×42 cm 

\

颜伯龙 溪山访友
192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41×46.5cm

 

\

颜伯龙 芙蓉蝴蝶
1941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94×35 cm

 

\

颜伯龙 梅竹春鸟
194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0×33.5 cm

 

\

颜伯龙 达摩坐像
1933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15×47 cm

\

颜伯龙 花鸟四条屏(之一)
1948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2×34 cm

\

9月29日下午15:00,「精研古法,博采新知——颜伯龙绘画展」将于永樂艺术空间隆重开幕,永樂文化将在此期待您的光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