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3006 明末清初 铜鎏金释迦牟尼像

3006 明末清初 铜鎏金释迦牟尼像

时间:2014-11-22 13:20:00 来源: 作者:

\
 

释迦牟尼佛身着厚重袈裟,袒右肩,头略低垂,双目细长,鼻翼狭窄,表情沉静,有明显的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身体饱满健壮,线条流畅。莲台为双层仰覆莲,莲瓣尖有清晰的三枝卷草纹。初看,此像有明显的明代永宣造像的特点,比如镀金明亮,做工精致,莲瓣尖的三枝卷草纹以及莲座上下沿的连珠纹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明代宫廷造像的特点。不过,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与宫廷造像的明显不同,首先,镀金较薄,与明宫廷金色沉厚的感觉不同。其次,铜色偏红,与明宫廷铜色淡黄的色彩感觉不同。另外,莲瓣尖的三枝卷草纹饱满有力,缺乏宫廷中柔和流畅的感觉。但是这些不同的特点究竟说明这尊造像是明代宫廷造像的个例还是地方造像的特色?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找出佐证。塑造释迦牟尼像,必须遵守特定的仪轨,即“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生来不同凡俗,容貌奇特神异,有三十二个显着特征,与号称“八十种好”的细微特征,合称“相好”。相好主要讲释迦牟尼头、脸、鼻、嘴、耳、手、脚等长相的奇特,如:“身肢润滑,柔软鲜洁”,“面门圆满,妙好端严”,“鼻高修直,鼻孔不现”,“双眉高朗,犹如半月”,“耳轮阔大,成轮埵形”,“额广圆满,平正殊特”,“身体庄严,长大端直”,“膝轮圆满,妙善安布”,等等。这件明代铜鎏金释迦牟尼像,基本上遵守了“三十二相”与“八十种好”规定的仪轨,表现了释迦牟尼的慈悲善良和端庄静穆。此尊全跏趺于莲花宝座之上,左手置脐前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为标准的释迦牟尼的成道像。头饰螺发,肉髻高耸,顶处有宝珠,两耳比肩。面相端正,双眉细长,眉间有白毫,眼睑下垂,神态沉静。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左肩敷搭袈裟边角,衣纹飘逸流畅,用双连珠纹装饰衣缘,中间阴刻繁密的莲花纹饰,借鉴了尼泊尔造像的艺术风格,工艺极其精湛。座前横置一支金刚杵,象征能够摧破十种烦恼。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下边缘两道连珠纹,工艺精湛,精美非常。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