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通联 >
毫端生健碧 墨海发高花丨朵云轩悼怀陈佩秋先生

毫端生健碧 墨海发高花丨朵云轩悼怀陈佩秋先生

时间:2020-06-28 09:13:13 来源:朵云轩集团 作者:汤哲明

毫端生健碧 墨海发高花丨朵云轩悼怀陈佩秋先生

\

陈佩秋先生荣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一早惊悉佩秋老人驾鹤西去,恍若隔世,平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之想。上午朵云轩领导来电,唤我为老东家写一点纪念佩秋先生的文字。白天应约外出,诌了四句,凑成一绝,尚费推敲。其辞云:毫端生健碧,墨海发高花。人言曾截玉,幻化武陵霞。(佩秋先生字健碧,斋号高花阁、截玉轩等)自业师徐建融先生引我拜谒陈佩老,至今已二十三个寒暑。那日我初见肤色如玉、姿态矫健的老先生,那番雍容与豪迈的大家气象给我的震撼,至今以为平生仅见。那是谢老仙游后不久,陈老师将谢老的一批图书物品,分赠于我们这些后学。陈老师的原话与本意,是留给有用的人,抑或让东西有用。谢老生前使用的砚台,至今仍供奉在我画室,也算瓣香的心绪。

\\

谢、陈二老与留驻我青春的朵云轩有着长达半世纪的不解之缘,不但缘于朵云轩曾约请陈老执木版水印勾描之席(佩秋老因究心绘事,最终选择供职上海中国画院),缘于谢老为祝君波老社长等创办的朵云轩拍卖,乃至为中国大陆敲响了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亦缘笔者与陈老最为密切的来往,是发生在我担任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作为一个地道朵云人的那段时间里。尚义任侠,是我所了解的佩老的本色。在我眼里,陈佩老根本不是普通的画家,从性格上说,她就是位大侠。在她的辞典里,从没有委屈求全、曲线救国之类的词组。与她老人家相比,我自觉就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陈老的出身,我不想多说——换作今人,可能连前三辈的族谱都欲翻将出来——况乎她自己,更从来不屑提及。我想说的是,为了书画,她放弃过唾手可得而为今人不可思议的荣华富贵,老来言及,最多也举重若轻地一笔带过。用郑重老人的话来说,“她没什么故事,她从来就只知道画”。然而我们却都知道,在专意的书画之外,她无心提及的那些经年旧事,可让多少凡夫俗子如我者惊掉下巴……

\

陈佩秋先生1970年代为朵云轩木版水印创作《兰花》

陈佩老斋号“截玉轩”,语出李长吉《春坊正字剑子歌》——神光欲截蓝田玉。我觉得,只有知此才能理解陈老笔下的世界,何以有如此的气象!
试看陈佩秋书画的笔墨,何曾有一丝女子气,又何曾有半分文艺腔?那是匣中三尺水,更是荆轲一片心,曾入吴潭斩龙子,提出西方白帝惊!不了解陈老的人视之为画家、鉴定家,只能说是看得恁小了,眼界恁浅了。或者,只能归因于不了解。与她相比,谢老其实是位倜傥洒脱的书生,虽执着于学却好庄生之游戏人生,而她从来就是位仗三尺青锋的侠士,亦执着于学,却更执着地捍卫自己的艺术人生,达于圆满之境。这位侠士,八十年前不期为笔墨所诱,闯入了书画的地界,却以她与生俱来的侠气,轻易地跨越了文艺腔与女子气,直逼自古为男子所独占的书画殿堂的最深处。陈佩秋的尚义任侠,体现坚定捍卫自己在艺术上的抉择。那份坚定,足以令同时代的男子汗颜。她的尚义任侠,更体现在引导后进。得其提携如我者,虽不欲在此言说,而惟铭记五内,但我知道这种提携,根本上是缘于她要令自己背负的传统,薪火相传。

\

陈佩秋先生为朵云轩创立100周年创作《百龄有庆》
上午有媒体访问,我谈了对佩秋先生一生业艺的看法。准确点说,陈佩秋是清末民初延续至今的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真正的句号。她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艺术史的终结。虽然受她启导的晚辈,亦将继承她的事业,但今天的艺坛,实已不复当年的时空。民国时代的政治,是各种主张的争,引而为战火。而民国的艺术,同样也是各种主张的争,却发而丰富多彩的艺坛。进入新中国时代,因政治的影响画坛虽出现过定于一尊的局面,但那个时代却也将存在于民国艺坛的某种艺术主张,推向历史的极致,造就了足以比肩前贤的辉煌。陈佩秋虽经历过两个迥异的时代,却自始至终咬定青山,为她所认定的艺术主张争——为宋画争,为国画争……只是她辈份虽高人却年轻,因此把这些经历了百年的“争”,拽到了新的世纪,拽到今天罢了。而随着她的离去,这些曾经的“争”,也暂时按下了休止符。或者说,至少将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比如“理解之同情”,转世轮回。

\

陈佩秋  双鱼吉庆 朵云轩藏
我是从事这段历史研究的人员,我当然知道在表面的一团和气之下,那些曾经笑容可掬的老先生们,其实一直在“争”,而且“争”得寸土不让!然而这种“争”,与今日艺坛的区别在于,老先生们从未为浮名争,既无人设,更不屑蹭什么热点……他们从来是“为了主义真”,“争”得面红耳赤,“争”得天昏地暗。有了这些“争”,而非如今“表扬”领域的“美术批评”,令那一段的美术史有了内涵,更令那个时代的美术,有了意义。跟谢稚柳一样,陈佩秋“争”了一辈子,“争”出了自己精深而独特的艺术世界。她秉三尺截玉蓝田的锋锐,披荆斩棘,到得峰头最高处,绽放出一番难与夏虫语冰的绚烂。而衬托出这番绚烂的,非独缘峰高,更缘那饱和而健硕的碧,一如她笔下的青绿……行文至此,我也想略说一说自己曾经服务过的朵云轩及其曾经的上级单位——上海书画出版社。这家曾经一个班子、两块牌子的单位,在自建国至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乃是上一世纪创造辉煌的老一辈海上书画家最为重要的服务者。其中朵云轩是他们出售作品的通道,而书画出版社则是他们发出声音、推广主张的专业喉舌。惟其如此,当年这家单位的工作人员,无论是普通店员还是一般编辑,每每都与上海书画界的老先生们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与交谊,也常常会把他们曾经服务过的这些老先生视作良师。这不但形成了这家老牌子单位的一个传统,更成为朵云的精神。也恰恰是这种精神,成就了朵云轩的辉煌。

\\

陈佩秋先生参加与出席的部分朵云轩艺事

今天,我想为佩秋老人的离去书写纪念,也想借此为我奉献过青春的单位,留下纪念。这是往者共同创造的时代,为这座城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逝者已矣,来者可追。陈佩秋先生安息。陈佩秋先生千古。
2020年6月26日深夜

\

陈佩秋 杂画册(选一) 朵云轩藏
 

\

陈佩秋行草七言联朵云轩藏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