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全国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认证平台”合作仪式在沪签署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通联 >
【缅怀】追唐宋承元明纫佩兰为笔绘千秋景色,敬圣贤教子弟掬馨香成德传百年芳华。——周慧珺敬挽

【缅怀】追唐宋承元明纫佩兰为笔绘千秋景色,敬圣贤教子弟掬馨香成德传百年芳华。——周慧珺敬挽

时间:2020-06-29 14:37:03 来源:艺术馆 周慧珺书法艺术馆 作者:

【缅怀】追唐宋承元明纫佩兰为笔绘千秋景色,敬圣贤教子弟掬馨香成德传百年芳华。——周慧珺敬挽

\
\

追唐宋承元明纫佩兰为笔绘千秋景色
敬圣贤教子弟掬馨香成德传百年芳华
——周慧珺敬挽

\

李静敬书


痛闻陈佩秋先生仙逝,可怜世间老友又少一人。于中国画坛,痛失一代泰斗大师;于周慧珺个人,则是辞别相识半个世纪的老姐姐。常言道,自古书画者多寂寞。周慧珺与陈先生共同问道于传统艺术,心意相通许久。

\

重忆往昔岁月,不觉恍如隔世。
1975年,周慧珺初入上海中国画院,视陈先生为长辈,始终对她卓著非凡的艺术成就和雍容超然的大家气象怀着敬畏之心。随着相识日久,周慧珺与陈先生一同论艺、一起听戏、一道出游。尤忆起十多年前的夏天,应陈先生的邀请,她们还一同去了陈先生的出生地云南,在昆明、丽江、香格里拉度过了一周的假期,欢喜的日子犹如昨日。而如今,稼轩居士道出了心愁,“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步入垂老之年的周慧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之客,送别友人而独自前行。回首顾望间,岂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终其一生,陈先生追唐宋承元明,留万帧妙迹,逝去前身体仍旧康健、精神仍旧矍铄。有史载宋代米友仁八十余而神明不衰,无疾而逝,盖画中烟云供养耳;明时文徵明执笔端坐,溘然而终,盖一生笔耕不辍耳。陈先生的一生,可谓毫不逊色于古人。 

\\\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陈先生安息,陈先生千古。

\\\\

《周慧珺传》中第三十七章,记录了与陈佩秋先生的忘年之交,节选如下:
自古圣贤多寂寞!日复一日长期跋涉于艺术之旅的人,心路历程是简单而孤独的。他们的心灵很多时候都在默默与艺术沟通共鸣,艺术可以说浸淫了他们大半个精神世界。而生性内敛讷言的周慧珺也不例外。就时下人的看法而言,她一定会被划入不善于社会交往和应酬之列。但真正了解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周慧珺善良并且很容易相处。

\\

自1975年始,周慧珺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书法创作,在那里她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艺术创作鼎盛时期,并有幸与当今画坛、书坛的名家鸿儒成为同事……提到画院的一些名家,不可不提陈佩秋先生。
陈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是当代中国画坛的常青之树,年届耄耋而笔耕不辍。与谢稚柳先生是一对并驾驰骋当代画坛的贤伉俪。以其画艺论, 陈佩秋清新雅健的独特画风早以为艺林所重,且从者如流;以史观而鉴,陈佩秋的学艺经历,以及逐渐梳理而成的美学信念和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超越的变法精神,都是值得后学者敬佩和效法的。

\\

当周慧珺与陈佩秋在中国画院共事时,周慧珺在陈佩秋先生眼里是小辈,陈先生在周慧珺的心目中是老前辈。陈佩秋平日总是戴着一副墨镜,走路腰板挺直,目不斜视,十分威严的样子,让人不敢接近。当时的周慧珺对陈先生怀着敬畏之心,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前去攀谈,她们那时算不上有什么深厚友谊,只是彼此知道而已。
1998年,谢稚柳先生故去后,周慧珺接任上海书协主席职务。陈佩秋知道消息后,欣慰之余,明确表态:“周慧珺是书协主席的最合适人选,老头子在任时,书协的事情我不管不问,但今后我会支持周慧珺,不但要把她扶上马,还要让她在马上坐得安安稳稳”。转述陈先生话的朋友绘声绘色地把陈佩秋的原话转达给了周慧珺,周慧珺听后很是感动。

\\

陈佩秋喜欢听昆剧,尤其喜爱上海昆剧院名演员梁谷音的戏。陈先生对京昆烂熟于心,说起来如数家珍,因而口味挑剔,为何会对梁谷音的戏情有独钟呢?因为梁谷音嗓音甜润,表演细腻,娇媚动人,飘逸轻盈,戏路宽广。她追求昆曲意境美,梦幻感觉,一切以人物为宗旨。主演花旦、正旦、闺门旦俱能胜任,被誉为昆剧界的“通才演员”。因此,陈先生对梁谷音演的戏除非特殊情况,几乎是每演必看,如《烂柯山》、《思凡下山》、《蝴蝶梦》、《西厢记》、《牡丹亭》等,陈佩秋不知道看过多少遍,记得戏里面的大段唱词。
2000年二月的一天,周慧珺正在家里闲坐着翻看报纸,意兴阑珊时,门铃响了,玄关处向外一看,门外竟然站的是陈佩秋先生。道过寒暄,就在周慧珺暗暗揣摩陈先生造访的意图时,陈佩秋却什么话都不说,只是笑模笑样地伸手入口袋。哦!拿出来的是几张梁谷音演的《西厢记》戏票。其实,周慧珺之前对昆剧也是经常听的,但并不怎么在行,总觉得昆剧太生涩,不看词不太听得懂。对梁谷音虽然早有耳闻,但从来没去剧场看过她演的戏,只是偶尔在电视上看看而已。今天陈先生特意来送票,盛情难却也令她感动,她愉快地接过了戏票并对陈老的美意表示感谢。

\\

都说艺术是相通的。几天后,周慧珺和李静一起如约去看了梁谷音的《西厢记》,她们看得很用心,渐渐地在梁谷音婉转动听声音、曼妙柔美身段的感召下,内心引起共鸣。动情处她们也不时地随着观众一起热情鼓掌。一场戏看下来,陈佩秋和周慧珺都很兴奋,看她们的神采飞扬的精神状态和年龄真是不相称。从此,陈佩秋成了周慧珺欣赏昆剧的引领者,周慧珺成了陈佩秋看昆剧的分享人。隔三差五,陈佩秋就会让人给周慧珺送几张昆剧票,她们会提前一起到剧院附近的饭店吃饭,也会在戏散场了一块儿吃宵夜。
炎热的夏季,陈佩秋就到云南度夏去了,周慧珺平时很少出门,总是在家里写字、看看书报、电视,等陈先生从云南回来时,一准带来云南火腿、菌类等。呵呵,周慧珺也就每年都能吃上美味的云南特产。陈佩秋还曾送给周慧珺一个表情很可爱也很漂亮的洋娃娃,周慧珺一见之下,爱不释手,大家就在那争着要抱。后来问清了陈先生买这娃娃的商家,第二天,李静就被周慧珺派去又买回来模样相同,但衣服颜色不同的两个娃娃,才算解决了抢抱洋娃娃的问题。

\\

2007年1月11日晚,由上海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翰墨京韵”京剧演唱会》,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成功上演。有二十多位专程前往北京参加“海派书法晋京展”的书法家、画家观看了演出。
演唱会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叶少兰、李维康、耿其昌、李炳淑以及活跃在当今京剧舞台上的名家名角张克、王蓉蓉、蓝文云、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宋小川、杨燕毅、袁英明、王珮瑜、赵欢、冯蕴等悉数登场,献唱了各自的拿手唱段。精彩的演出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坐在贵宾席上的陈佩秋和周慧珺听得是酣畅淋漓,赞不绝口。
第二天,陈先生和周慧珺又一同受邀听了一场由裘云、谭孝曾、谭正岩父子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参加的精彩堂会。再一次享受到了传统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韵味。听戏看戏,对于陈佩秋和周慧珺这两位艺术大家来说,决不是附庸风雅。是除书画以外的一种爱好,常怀面对众生柔肠百转的感动,才能激发真实的创作灵感,从而达到和敬清寂的高雅境界。

\\

陈先生是资深戏迷,京剧“四大名旦”中,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的戏她都看过。上世纪50年代初,梅兰芳来上海演出,一票难求,后来,陈佩秋还是托梅门大弟子言慧珠才购得两张戏票。先生最喜爱老生戏和花脸戏,老生中,她又最爱余叔岩。她说:“余叔岩唱《战宛城》,一开口,他的声音就让人信服,这是一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唱《打侄上坟》,声音就变了,成了50岁开外的老头子。这般功夫,后来唱京剧的,少有了”。
秋风细雨,润物无声,艺术的交流和共鸣,让她们成为感情非常融洽的忘年交。音乐的感染是无形的,她们分别将铿锵婉约的韵律潜入字行,隐没画卷……笔耕不辍的艺术家们呈给人们的是她们老骥伏枥的创造和奉献,是她们人生的感悟和洗练。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